重复的心理意义——《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绘本导读

听过“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吗?多少孩子从这个极其简单而又循环往复的歌谣里获得过满足和快乐。绘本《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也是这种类型的故事,只是它的细节更加丰富。

故事的开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他会要杯牛奶。”

就这样,身穿牛仔背带裤、背着双肩背书包的小小老鼠,接受了一个男孩子的一块饼干,因此走进了男孩的家里,去喝一杯牛奶。等到你给他牛奶,小老鼠要一根麦管,吃了喝了,小老鼠又向你要餐巾纸,还要照镜子,照了镜子又要……最后,“他会要杯牛奶来喝,既然他要喝牛奶,自然会要块饼干来吃。”

故事就在这里结束,又回到了开始;而且通篇反复着一种句型:“要是……他会……”极其单纯,极其迷人。

就像多米诺骨牌的每一块都紧紧相挨一样,故事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和前一个扣在一起,结束之处也是开始之处,仿佛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在圆圈的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可以猜测下一个相邻的情节,既可以期待,又总是不出所料。

一位母亲说:“我十七个月大的儿子从他的一大堆书中发现了这本书。每当我试着给他别的书想让他时,总是遭到他的。他太喜爱这个故事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翻到下一页,而且不可取代。”

听到开头就猜得到结局,为什么还会听得兴高采烈?同一个故事,大人讲了无数遍,孩子为什么乐此不疲?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呢?

这里有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原理。

每个孩子在出生前,都处于母体的之中;出生后,孩子对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没有任何防备,有一种害怕和的感觉。弗洛伊德说,这就是出生创伤,而孩子伴随着出生创伤体验到的就是焦虑。它是以后一切焦虑经验的基础,焦虑即代表着早期经验的重复出现。

儿童幼年的焦虑,既来源于对的无法预期和控制,也因为对于自身的不了解。儿童为了可以处理这种焦虑,采取了一种重复性的行为,以此来获得对和自身的理解和控制,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所以,孩子喜欢玩重复的游戏,在固定时间要求相同的活动,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喜欢可以预期的情节和固定的句型……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理解为是孩子用以缓和个体焦虑的策略。

许多绘本的作者深谙其中的道理,例如《聪明的鼠小弟》系列、《第五个》等等,都具有句型重复、情节重复、格外单纯的特点。但有些爸爸妈妈在网络上留言,后悔说,买回家这么一本“简单得根本没有读头”的书来。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喜欢吗?大人能够懂得并且尊重孩子独有的心理发展模式吗?

正是“重复”,孩子们从中得到、得到。这样的绘本永远可以让他们喜笑颜开,成为童年可爱而甜蜜的记忆。

回复1,查看“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班”黄埔八期综合报道。

回复2,查看“第一线校长学校”黄埔四期综合报道。

回复0或3,收听“阿朱妈妈讲故事”合集。

回复4,查看“想象力课观察笔记”。

回复5,收听《小王子》合集。

回复6,收听《惊蛰·苹果老师》合集。

回复7,查看重磅文章。

回复8,查看问对电影推荐。

回复9,查看亲子文章。

回复Y1,查看杨庆老师绘本导读合集。

回复Z,查看张燕老师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