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顿茶包到底能不能喝(立顿茶包可以用冷水泡)

文:李训奇

中国虽然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和规模最大的生产国,但近几年网络上盛传,中国七万家茶企不敌一个英国立顿,让人听了不禁是内心难平附带着是恨铁不成钢啊。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5

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写得也比较乱,就看看吧,我格局不够高,视角有限,只是一个产业链末端的随便聊几句。

你会喝袋泡茶吗?不建议长时间浸泡茶袋

对面的人笑了:“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一件一件说。”

品饮属性,恰恰也正是横亘在资本市场与传统饮茶文化、原叶茶和加工茶之间的分界线。

这次她没有犹豫。“愿意。”

所以,我还想说一遍,”立顿是立顿,中国茶是茶“,别拿理论来说事,在中国大部分消费从没有把立顿的东西当茶叶看,虽然不科学,但一定长期会存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你要说相互学习我觉得可以,但你要说将中国传承下来的制茶技艺抹除而去”立顿“化,那么答案留给子孙后代吧。

 

“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跟你说这些?”

西湖龙井茶,是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的相关茶树品种的芽叶为原料,采取传统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的扁形绿茶。

“应该……算是吧,也不是不能说。”她不反驳。

“洛枳,我们做朋友吧。”

典型的茶叶消费者,他通常有多年的品茶经验,有自己独特的个人口味偏好,也有自己熟悉的购买渠道。他可能会跟县城里某个茶老板很熟,他也相信这个老板不会骗他,他如果想要买一包明前茶,这个老板也许会给他推荐竹叶青的峨眉高山绿茶,也许会给他搞一个私人渠道拿到的、从某个茶农那里直接购买的明前龙井。

其实农残在某些程度是贸易壁垒,例如有些指标确实会有针对性的设计。但农残肯定标准高是没有毛病的,这方面我国农残的否定列表制和一些国家的肯定列表制在全面性上还是有差距,所以这一点,我们茶产业更加分散,在这种标准上面,我们更难控制。印度能够做到两百左右一公斤符合欧盟出口标准的有机成品红茶,而这个在我们国内还比较难实现。

公开资料显示,立顿红茶2019年的销售额达28亿美元,合近200亿人民币。而同期中国十几家上市/挂牌茶企的财报显示,营收过亿的企业只有7家。

就因为非标,今天”适口而止“的概念还是有着合理的市场,如果立顿化了,只有一个标准是标准。

“没关系,我家背景也没有见不得人的啊。”

洛枳一愣,抬头却看到她依旧在平静地微笑,俏皮地朝自己眨眼。

这样的茶是好茶吗?我有点不相信

在市场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颜值质朴一点,或许无伤大雅,不会对产品销量产品太大影响。可在市场竞争激烈非常情况下,产品包装的颜值就有可能成为“决胜点”。

 

“对了……以后我不叫你‘阿姨’可以吗?”

“好。”洛枳觉得自己如果是男人,现在肯定已经爱上她了。

4

 

“不是我哄的。是他跟你说的那个哥哥。”

虽然立顿曾签下流量艺人吴磊作为代言人,也曾与热门综艺《拜托了冰箱》达成合作,还曾在新品上启用视觉效果更活泼的包装,但这些活动没有形成整体品牌形象的逆转,显得治标不治本。

 

例如黑茶+绿茶,黑茶滋味上的醇厚会冲淡绿茶鲜爽,那就很怪异。

对于立顿来说,被出售并非结束。脱离联合利华后,它在中国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与其能不能贡献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密切相关。

年轻人离茶叶越来越远

立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其创始人汤姆斯·立顿1890年在英国正式推出立顿红茶,并打出初代广告语“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

开口是需要勇气的,一种承担责任的勇气。

另外,中茶上市的底气,也有一部分来自中粮集团。根据中茶的招股书,中茶的发起人及控股股东是持股40%的中土畜,而中土畜由中粮集团100%持股,目前,中粮集团通过中土畜可合计间接控制中国茶叶55%的股份。

虽然联合利华要放弃立顿,但中国袋泡茶的好时候才刚刚开始。

转折发生在2014年。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口味偏好迥异,这就让标准化生产非常难,而标准化是一个品牌大规模生产的前提。

国际茶叶委员会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占据世界茶叶总产量份额超70%),但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却不在中国,而是欧洲联合利华的立顿茶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印度的TATA集团和英国的红茶品牌Twinings。

其实从2012年开始,就不断有茶企提交招股书,但是“茶叶第一股”的位置却一直空缺。目前A股现有的几千家公司,也还没有一家主营原茶叶业务。第一股若是出现,它能否成为茶企进军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然后,出现中国的立顿和茶叶中的茅台?

而曾经挂牌的八马茶业、七彩云南等,也都在近年因融资或经营等种种问题,陆续终止挂牌。港股上唯一主营茶叶业务的天福集团,也一度触到了规模瓶颈,其2019年度的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币1635.6百万元增加9.9%至人民币1796.8百万元;毛利由2018年的人民币985.8百万元增加7.3%至人民币1057.6百万元,增幅并不大。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近7万),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而其中的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真正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的企业少之又少。

而报告内,参与调查的147个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占全国茶叶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数的64.9%,2018年茶叶总销量却占国内茶叶内销量(不含进口茶)的27.06%。

茶企的规模有限,但毛利普遍较高。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中茶营业收入分别为12.29亿元、14.90亿元和16.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1.45亿元,1.6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8.68%、38.96%和40.58%;同期,普洱澜沧营业收入从2.5亿元增长至3.8亿元,净利润从5932.91万元增长至8116.71万元,但毛利率分别高达65.56%、64.03%、61.94%。

2018年,某茶企出了一款新品普洱茶饼千羽孔雀,在彼时市场上还未正式发布流通茶叶实物的时候,这款茶就在芳村和昆明等各大茶叶市场进行期货炒作,价格(42饼一件)也从开盘价的28050元飙升至7.5万,后续一度涨到15万元。

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早在2010年就公开表示,要用十年时间超越立顿,打造“中国立顿”。 2012年6月,安溪铁观音集团发布招股书,彼时其拟公开发行2290万股,募集资金1.57亿元。其中大部分的资金都准备用于安溪茶厂精制茶生产及技术开发中心的扩建和营销网络的建设。

在公开分析中,安溪铁观音上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其品牌管理以及原材料过于单一、易于波动的风险。这个问题放在如今的传统茶企们面前也不算过时。

有提交IPO底气的公司并不多,都是具有基本量产能力和一定的品牌化基础的,而一旦到了资本市场上,对品牌化的要求势必会提的更高。因此,第一股的出现,或许会成为茶叶资本化和品牌化的又一个符号,但是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还不具备普适性。

公开分析中,之所以中茶、普洱澜沧们开始选择了上市,从茶叶消费的大环境上看,首先是市场需求的稳定增加,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2019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202.56万吨,较前一年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

中茶也已经决定在未来将以普洱茶(黑茶)和绿茶的细分市场作为主要增长点,本次IPO募集的资金的主要用处之一,就是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并且后续不排除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1949年就成立的中茶,是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背景和体量决定了它有一定的进行全产业链整合的能力。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上述《投资者网》的采访中也分析称,“目前中国茶叶的体制仍属于国企,从中央及国家对大型国企的定位来说,未来中国茶叶一定会走混改的道路。若是混改,未来中国茶叶的市场化程度将更高,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

茅台之所以为“茅台”,是因为其独特的生产环境属性,加上虽然不高但可以保证供应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它的工艺和流程属于完全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每一瓶酒的口味、质量都可以保证水平统一,并且达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