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凡客居和凡客装修

大雄微服私谈

编者按:雷军卸任应该是正常的股权变更吧,毕竟凡客诚品的发展窗口期已过,雷军尤其在里面起不到效果还不如早点退出,看起来雷军投了不少钱,但凡客的发展难以弥补雷军投资带来损失。

凡客诚品的发展基本上属于销声匿迹,平台发展无果,回归品牌之路显然已错过新用户的成长,新年轻用户和凡客体的消费阶层已被新社交平台圈层迭代了,凡客诚品企图再回归爆品与极致单品,江湖已是群雄逐鹿阶段了,不是陈年能够驾驭了。

凡客诚品发展窗口期已过,只要愿意投入广告在平台流量侧重的品牌稀缺时代凡客诚品也只是昙花一现,在当下流量乱窜的高度竞争在线电子商务时代,类似陈年这样营销推广高举高打是难以适应对品牌更加细分小众的需求,凡客诚品的时代已过,东山再起挑战很大。

6月22日,天眼查数据显示,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凡客诚品”)已发生工商变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卸任董事。而在6月20日,雷军同时卸任了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北京金山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职务。此外,雷军已经卸任多家金山系公司职务,其中包括珠海某公司职务。

对于雷军为何接连卸任多家公司董事,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雷军,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天眼查信息显示,雷军是中国IT界知名的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总结出了“互联网思想七字诀”、“飞猪理论”、“顺势而为”等一系列知名观点。雷军于2010 年创办小米科技,现任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同时兼任金山、YY、猎豹等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目前,雷军仍担任12家企业的法人,48家企业的股东和70家企业的高管,并在212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

值得一提的是,雷军曾退出两家凡客关联公司高管职位,包括由凡客技术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北京励家纬世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纬地经天科技有限公司。而雷军此次卸任董事的凡客诚品,在多年前可谓红遍大江南北。它的产品涵盖了男装、女装、童装、鞋、家居、配饰以及化妆品等七大类,并且支持全国1100城市货到付款和当面试穿,以及30天无条件退换货。

据悉,凡客诚品成立于2005年4月,对外投资4家公司,有3处分支机构,注册资本47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玮。凡客诚品由卓越网创始人陈年创办,正式运营于2007年10月18日,曾先后获得联创策源、IDGVC、软银赛富、启明创投、老虎基金等多轮投资。

2009年可谓是凡客诚品的发展巅峰。“凡客体”、“廉价T恤”等一度成为凡客诚品的代名词,加之韩寒和王珞丹等当红明星为其站台,有数据显示,当年凡客诚品卖出了3000万件衣服,销售额暴涨400%,突破20亿元,成为排在京东、亚马逊、当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B2C电商。

时尚产业投资人、优意国际CEO杨大筠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雷军作为早期的凡客诚品的投资人,对凡客诚品早期的商业模式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凡客诚品早期的商业模式确实也非常成功,抓住了时机,也抓住了市场当时的需求。”

不过,在2014年的一次质量抽查公告中,凡客诚品共有鞋、服装、提包等11批次产品登上“不合格榜”。加之凡客上市失败、库存积压严重、供应链断裂,凡客诚品已日渐落寞。

在杨大筠看来,雷军卸任凡客诚品董事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凡客诚品而言,则无疑是雪上加霜。“凡客诚品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未来凡客诚品消失只是时间问题。”杨大筠说。

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称,凡客诚品已销声匿迹,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凡客诚品想要东山再起,并非易事。

编后语:对于凡客诚品而言,正如很多关心的人来说,有点“怒其不幸哀其不争”,创始人陈年一再多次公开场合的反思检讨,但一直就是“说的很好但结果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时至今日好兄弟雷军也退了,看来真的不指望收回投资了。想起凡客的种种,不由让笔者扒出在2016年8月2日发表在中国服装网的一篇文章“程伟雄:凡客衰败真正快品牌的精髓是什么?”

回过头再看看:“凡客的衰败是时代变革所致,一如凡客的成功,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趋势问题。垂直电商不只凡客不行了,而是大部分都不行了。廉价的不是品牌,通过廉价创造的这些快品牌显然没有领悟真正快品牌的精髓,营销离不开产品,单玩噱头会吸引眼球,但却无法坚持到底”

程伟雄:凡客衰败 真正快品牌的精髓是什么?

2016-08-02 11:20

几年前我就不看好凡客,现在事实摆在这,我更不看好凡客了,那个我们曾以为会成为

中国优衣库或者无印良品的凡客,现如今似乎正在成为下一个PPG。

毋庸讳言,编辑出身的陈年有着非凡的营销能力。2010年“凡客体”红遍网络,并迅速掀

起了全民造句的狂潮,一度成为当年最热门的网络事件。凡客的品牌也由此占据了亿万

消费者的心田。令人叫绝的文案,配合着韩寒、王珞丹的青春形象,这一切为凡客服装

注入了年轻、文艺又特立独行的基因,使其受到一二线城市广大白领和高校学生的喜爱。

与其他还在拼款式的传统服装品牌相比,凡客确实领先了一步 ,开始为品牌“讲故事”了。

凡客也是用户体验的先行者。为了做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2008年就开始组建自己

的物流公司如风达。从最初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的5个站点,到后来覆盖28个城市

的150个站点,如风达的扩张速度与它的配送速度同样高效。加上先试穿再签收的独特体验,

快速退换货的售后流程,物流优势也为凡客聚拢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在成功营销和优质服务的支撑下,凡客的销售额每年翻番增长,2010年,已经达到20亿

元的销售额。胜利的喜悦一度笼罩在陈年头顶,在做2011年销售计划的时候,他提出了

冲击百亿销量的目标。凡客尝试突破“服装品牌”的定位,不断地扩充品类,从化妆品、

家居用品到数码产品,凡客成为了一个什么都卖的电商平台。

而凡客当初成立时并非如此,用陈年自己的话来说“卖服装比卖书赚钱多了”。于是就去

卖衬衣了,但是真实情况是,陈年直到今天也并不了解服装。

于是我们所见到的凡客,并不像一家服装企业,而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企业。从服装电

商到综合平台,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刷新销量,进而以此为筹码再获得更多的融资,

最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才是凡客最初预设的发展路径,也是投资者和市场对它的终极

期待。2010年左右,凡客在市场的和煦东风吹拂下一路快跑,一面完善和健全如风达的渠道,

一面进行品类扩张。最多的时候,凡客有30多条产品线,SKU达到24万个,除了服装、

百货,甚至连撮箕拖把都卖,据说,开一条产品线就能多5000万元的销售额,怪不得。

这次疯狂扩张所带来的后果很快显现出来,2011年凡客的最终销售额为39亿元,与百亿

目标相差甚远,而且为凡客带来了6亿元的亏损和14亿元的库存。糟糕的财务数据也让

凡客上市的肥皂泡破裂。接下来的一年里,凡客开始了痛苦地清理库存,它抛弃了家电、数码

等高毛利的行业,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起点——服装,到现在只剩下服装、箱包、家

居等八大品类。

在凡客2013年的年会上,陈年粉饰太平,对外宣布第四季度的现金流好得“一塌糊涂”,

库存周期也降至30天以内,但是别忘了,这样优秀的现金流却是以“亏本甩卖”的方式

得的。凡客在那一年的网站上布满了“29元起”的广告,甚至还有“9元区”、“10元区”。凡

客的形象顿时从曾经的“文艺范儿”、“精致白领”彻彻底底变成了“廉价货”。

而刚对凡客进行战略投资的雷军也对此给出了回应:“作为凡客老用户,我的要求其实很

简单,就是一件真正好的白衬衣!把产品做好了,才会有凡客的品牌和用户忠诚度”这句

微博一语中的,凡客七年来越走越远的症结正在于脱离产品。

陈年等人成天忙着打广告树品牌,忙着搭建大平台和找投资人融资,却唯独没有想过做

一个优质的产品。凡客的高管们,大多还是当年从卓越网或其他互联网公司而来,他们

更擅长的是互联网运营,而来自传统服装行业的人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凡客上上下

下都是一群服装的门外汉。

而凡客的代工厂设在服装制造产业密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还有重庆、越南等地,

可就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凡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部,大部分采购和生产人员都常

驻在北京,只是在需要量产的时候才会到工厂来。而这些采购人员,由于对生产本身也

不熟悉,常常是草草看一眼就定了,而在质检环节又没有认真把关。于是,凡客的质量

问题开始频频出现,衣服缩水、变形、褪色,鞋帮和鞋面分家,甚至断裂。

一直以来,凡客想要成为优衣库那样的快时尚品牌,而优衣库掌门人柳井正一再强调“服

装就是信息本身,这种信息来自于设计,也来自于品牌本身”。设计或许是比产品质量更

能影响品牌形象的要素,这却是凡客的又一短板。

除了帆布鞋有一支相对成型的设计团队,凡客其他品类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靠买手采购样

品。一直到去年6月凡客才建立起自己的版房,而此前诸如版式设计这种服装的关键环

节一直是交给代工厂代劳的。

即使拥有了自己的“专业版房”,凡客生产出来的300支在版型上也依然受到广泛诟病,由

于缺乏设计能力,凡客甚至不如同样是做服装电商起家的裂帛、韩都衣舍等“淘品牌”有

影响力。

这也许和凡客最初是靠标准化更强、品类更少的男装起家有关,凡客想要学习优衣库靠

走基本款圈定用户,却只学到了最浅层次的表面。优衣库尽管款式相对较少,但是在面

料科技研发上却有着强大的实力,开发出了AIRTECH、DryT-Shirt、BRATOP等一系列

有着非常高技术含量的服装,绝对不可以同日而语。

凡客曾经是乘风而来,志得意满,但是正如陈年自己所说因为虚荣,过于追求规模和增

长,让凡客忘记了自己做好产品的本质。

凡客的衰败是时代变革所致,一如凡客的成功,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趋势问题。垂直

电商不只凡客不行了,而是大部分都不行了。廉价的不是品牌,通过廉价创造的这些快

品牌显然没有领悟真正快品牌的精髓,营销离不开产品,单玩噱头会吸引眼球,但却无

法坚持到底。

 

2018年10月25日,小米MIX3故宫博物馆发布会现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EO雷军。

人物名片

雷军,小米科技董事长,金山软件董事长。

1992年,加入金山公司,2000年底成为金山软件总裁,期间完成了金山上市。2007年,雷军辞去金山CEO,但2011年重新担任金山董事长一职。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先后投资卓越、UC、欢聚时代、凡客等公司。2011年发起设立顺为资本。

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科技,2018年带领该公司登陆港交所。

2010年的春天,雷军创立了小米科技。当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小米会在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进程中写下重重的一笔。此后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小米凭借互联网的新玩法,曾摘下国内手机出货量桂冠。2018年,雷军把小米带到了港交所,成为同股不同权第一股。

不可否认的是,8年时间里,小米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借着风口站上了互联网浪潮的巅峰。有天使投资人经历的雷军更注重风口的重要性,小米也一直在寻找下一个风口。

“天使投资人经历让我学会找风口”

新京报:从金山时代开始,业界对你的评价就是IT劳模,怎么看待这一评价?

雷军:如果我们要实现与众不同的梦想,付出的不比别人多,怎么可能成功呢?我现在还是这样认为,创业并不光鲜,成功的企业家也不像大家想的,轻轻松松就成功了,哪怕一点点成绩,背后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在成功的路上,其实只有这一个秘诀认真拼命地工作。

新京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对于创办小米有哪些帮助?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思维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雷军:因为天使投资人做的就是看大势,找风口。我觉得创业要想五年后是什么样子?十年后是什么样子?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时间点?

我当年是一个手机发烧友,认为手机上网是未来的趋势,未来10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那我接着就想应该做些什么?所以我用投资人的身份,去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去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信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最终在2010年决定创办小米。

未来高增速或不靠手机靠IoT

新京报:小米过去8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未来还能有这么高的增速吗?

雷军:我们对小米未来的高速增长很有信心。首先手机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2017年全球共销售手机14.7亿台,小米销售了9000多万台。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市场可能再次迎来增长,虽然不会像过去增长那么快了,但这个市场即便不再增长,对于小米来说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其次,手机之外,小米在智能硬件和消费升级领域布局广泛,已经进入了100多个品类,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oT物联网平台。随着AI时代的来临,AI+IoT将产生巨大的价值,小米已经具备了一些优势。

另外,小米在海外市场有巨大的机遇。小米手机已经进入了74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市场有待进入,我们的很多品类也还没有进入全球市场。随着小米一步一步进入新的市场,把新的市场做好,我觉得小米未来还有十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小米还在布局智能家居。有观点认为智能家居是个伪命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雷军:“智能家居”不是一个新词,二十年前在国外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推动。我们觉得背后主要原因是商业通道和技术通道没有打通,比如以前智能家居的成本非常高,家里必须重新装修一遍,这对消费者难以负担,此外,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也很难互联互通。

小米做了两件事情来解决,首先我们把一个个的产品智能化了,消费者买回家后,突然发现实现了智能家居,这是商业通道理顺了。另外,我们做了互联互通的模组,在技术上也打通了,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由很多不同的公司生产,但只要用了这个模组就可以互联互通。

智能家居目前只是刚起步,小米也只是刚跨过门槛,今后智能家居的发展空间可能远超我们想象。

新京报:有人说,小米生态产品只是在做微创新,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雷军:从我们创业的经验来看,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哪怕是一点点成绩,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小看微创新,为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哪怕仅仅是1%,我们也投入了100%的精力。

小米立志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让全球每个人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只有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下一个互联网浪潮是人工智能

新京报:如何看待互联网这20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如果用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来划分,你会怎么划分?

雷军:我觉得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是个很重要的事件,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互联网,我判断手机会逐渐替代个人电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将会来临。2010年小米成立,2011年推出了第一代小米手机,我们推动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品质提升,移动支付、电商、社交网络、短视频等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都有赖于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人口,这方面小米做了一点贡献。

新京报:互联网下一个浪潮会是什么?在这个浪潮下,小米的机会是什么?

雷军: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工智能也是小米最重要的战略,我们拥有四项巨大的优势,用户群、海量设备、海量的数据、对整个AI时代的认知,很早就重视了云服务和大数据。

小米选择的突破口是IoT,也就是万物互联,我认为AI与IoT结合将形成AIoT,也就是万物智慧互联,在这个领域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连接了1.15亿台智能设备(不包含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小米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月活跃设备超3000万,月唤醒计数超10亿次,累计唤醒次数超50亿次。

■ 相关

小米的八年逆袭

2010年,雷军带队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公司成立一年后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并凭借“发烧友”情怀打开了市场。8年后,小米挂牌港交所时,已成为IDC排行全球第四大的手机制造商。

以手机为中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初创时期的小米,通过系统、应用商店和硬件搭建了最初的生态体系,建立了硬件获客的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

当时,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主流安卓手机一类是通过水货市场进入中国的HTC,因其与谷歌的关系得到了性能的适配优化;另一类是以“中华酷联”为代表厂商,主打满足运营商定制需求的市场。

小米看到了机会。这一时期小米的一大助力来自于高通。高通一直是小米手机芯片的供应商,高通芯片以及独有的手机方法论帮助小米打造了性价比的品牌标签,高通也是小米早期的投资者之一。

当其他手机制造商逐步适应智能化潮流提升产品性能时,快速崛起的小米开始思考同质化竞争下如何生存?

2013年,小米做了几项重要决定:发布了千元机品牌红米,以及拓展新的品类如目前出货量增长迅速的小米电视及路由器等。这些策略让小米保持性价比特色标签的同时,成功升级为国民品牌,并占据了家庭的互联网入口。

投资生态链,杀向国际

小米粉丝模式成功运作,带动小米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但好景不长,2015年开始,小米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小米上下形成共识,小米的增长点在于线下开更多体验店,结合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产品提升销量。2015年7月,DST前合伙人周受资加入小米,开始帮助公司寻找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投资标的。

小米这一时期迅速投资了50家左右的生态链公司,雷军也定下了100家的目标,如今目标不仅完成,而且大大超出,达到210家。小米投资策略由孵化转为助推,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中型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风险、提升效率。小米选择不控股(持股占比低于40%),却派工程师参与公司最终决策,而雷军个人的私募基金顺为资本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投资者角色。

与此同时,小米开始构建国际化团队,其第一战选择了印度。这是中国之后又一个增长迅猛的潜力市场,目前小米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位居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成功压制了曾经独霸国内手机市场的三星。

2018年,小米上市。雷军曾担心市场大势不好,但在上市一个星期,尤其是前一两天,他开始觉得IPO从低点起步是一个新的开始,未必不是好事。雷军说,“第一是调整心态,其次是把公司做好,才能对得起支持我们的十几万投资者”。

【人物足迹】

1969年

出生于湖北仙桃。

1991年

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1992年

加入金山公司。

1998年

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

2000年

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后,担任总裁。

2007年

辞去金山CEO。

2010年

创办小米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2011年

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发起设立顺为资本。

新京报记者 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