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族必知:“双11”五大痛点不得不防

原标题:“双11”五大痛点,不得不防

编者按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今天出版的消费周刊和以前不太一样。是的,从10月23日这一期开始,消费周刊改版了。今后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份“融起来”的消费周刊,我们和您不只是在上见面,我们还将通过南方网行业频道、“南方消费”号,为您解读消费领域的热点事件。

今后呈现在您面前的,还是一份“动起来”的消费周刊,我们期待和您的互动,您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品酩会”,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您对一些产品的一手体验感受。我们还将联合一些大型网商,利用他们的数据为您提供实用的网购指南。全新南方消费,期待您的关注!

公号见

“朋友圈”是怎么的?

扫描二维码(见右上角),关注“南方消费”微信订阅号

随着“双11”的临近,这场一年一度网购大戏的大幕也随之缓缓拉开,包括电商平台、渠道商家、物流企业等各个环节都已经摩拳擦掌,近期纷纷推出各种措施和政策,要在“双11”全力掏空消费者的荷包。然而对消费者来说,尽管网购早已普及、融入日常生活,但网购仍有不少痛点并未解除,时常容易被戳伤,尤其是在“双11”这样的网购旺季、促销节点,痛感来得尤为强烈。

“双11”即将到来,“剁手党”们蠢蠢欲动,但不应忽略的是,“双11”不仅是网购达人们的购物狂欢节,还是骗子扎堆“坑爹”的黄金时期。每年的“双11”之后,消费投诉也激增。想在“双11”血拼的亲,陷阱不得不防啊!业内人士提醒,一些商家对“双11”期间推出的特价、低价商品设置“商品损坏不退不换”等霸王条款,消费者应谨慎选择,如购物后此类情况,需保留相关依据。此外,消费者要注意保存相关商品规格、型号、功能和价格等信息页面,商品交易(订单)页面,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下单后,要保存相关电子单据票号。

痛点一 假货混杂其中,一不小心就中招

痛苦指数:★★★★★

一直以来,假货是网购的最大痛点,不仅淘宝上的中小卖家,即便一些知名电商平台也经常被售假。“双11”期间,消费者的假货投诉大约是平常的1.5倍。很多商品看似低价,实则存在猫腻,商家以次充好,尤其是一些数码产品、日用品、鞋服、箱包等产品。业内人士直言,相比较传统的售假,互联网渠道售假因为手法多变、取证难、异地查处难等问题,更难被杜绝。尤其在“双11”这样的网购促销节点,一些看似价格实惠的产品就不乏假货。

去年“双11”,市民陈先生就中招了。他在天猫某体育用品店购买了一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价格只有专柜的一半,陈先生还以为自己“捡到宝”了。但运动鞋寄到后,陈先生发现与他以前在专柜买的相比,走线明显粗糙,而且鞋内的商标也略有不同。陈先生知道自己买到了假货,“但商家不承认是假货,最后只接受退货退款”。张小姐则是买到了假的化妆品,“价格只有专柜的4.5折,但发现味道差别很大”,由于产品的外包装已经损坏无法退货,张小姐只能自认倒霉。

业内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现在电商的售假情况比较严重,“有假酒(高仿)、假包(高仿、低仿)、假鞋(阿迪达斯和耐克是重灾区)、假化妆品(欧莱雅和雅诗兰黛泛滥),不要相信小票,太容易造假。”

据了解,今年天猫的“双11”目标是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国际化的“双11”,也带动了更多跨境电商的跟进。不过,菠萝蜜全球购CEO张振栋坦言,随着政策的利好,跨境电商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但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假货问题。蜜芽CFO孙伟也认为跨境电商最大的痛点就是商品问题。而这也是消费者最为担心的问题。

此前已经有不少跨境电商平台曾经陷入售假风波,商品的来源问题成为焦点。丰趣海淘CEO任晓煜表示,出现这类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时候,品牌厂商和跨境电商是竞争对手关系,由于跨境电商打破了品牌厂商的渠道利益体系,所以两者是敌对关系。“这种情况下,跨境电商平台是不可能直接拿到品牌厂商的授权的,除非自己足够强大。”

止痛法:不要轻信超低价格商品,要主动规避一些消费风险及消费陷阱。在下单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商品的相关介绍,包括产品的生产地、三包证书、品牌标识等相关信息。消费者在购物前最好在不同电商之间进行比较,在同一个电商平台上也要选择更加优质的商家,尽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品牌和店铺购物。

痛点二 价格先涨后降,虚假折扣骗关注

痛苦指数:★★★★

全场五折起、全网最低价……低价已经成为“双11”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很多人“趴”在网上想“捡便宜”。不过,便宜可不是那么好捡的。根据往年“双11”的情况分析,价格水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先提价后打折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商家先提价再降价的假打折行为也是投诉重灾区。有的品牌则“另辟奇径”,在“双11”打折期间,换掉新款,全部换上滞销的旧款。

平时喜欢网购的方女士对今年的“双11”有些“兴趣缺乏”,“也没有什么特别缺的东西,就是看着价格实惠才囤货”,但去年“双11”的经历让她发现了商家在价格上玩的“把戏”。方女士为了抢一双标注活动当天特价的小羊皮短靴,撑到11号凌晨都没睡,结果一个多月后再去看,“还是一样的价格”。而另一件知名女装的长裙,方女士“双11”当天以三折的价格买下,但半个月后这条裙子又以五折的价格出售,“实际成交价比我的三折还便宜”。

事实上,每年“双11”、“6·18”等大促,虚标价格、不实宣传的问题都备受消费者诟病,抬高价格再打出惊人折扣促销似乎已经成为电商网站的手段。今年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价格欺诈行为的》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专门针对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促销明确了认定其构成价格欺诈的情形,并指出“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该出台后,不少电商平台已经在页面上撤下了“原价”、“折扣价”之类的字眼。但记者浏览几家大的电商平台发现,还是有很多品牌会以“活动价”、“抢购价”、“特惠价”的形式出现,某知名女鞋品牌旗舰店一双标注“双11”将以“特惠价”750元销售的皮鞋,比记者6月份购买的价格还要高。

而在“双11”前期,商家纷纷贴出各种优惠券,但消费者等到“双11”这一天才发现,原来是空欢喜一场,因为几乎每种优惠券的使用都有。有些商家制定了复杂的规则,消费者不按这些规则出牌就无法获得优惠。还有些电商,在推送专题和首页上大肆宣传打折,消费者下单却发现,大部分优惠产品处于“无货”状态。

止痛法:所谓的“低折扣”促销未必是真便宜,从现在开始,多做“功课”,对自己想在“双11”期间买的东西,事先进行调研,多逛多淘,特别留意自己喜欢商品的款式、价格等信息,并记录下来。对于商家广撒的优惠券,一定要看好规则,仔细研究,不要为了所谓的“凑单”购买一些不必要商品。在多重面前,要消费,按照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实力,制订购物计划。这虽然很难,但也得做啊,因为稍微松懈,你的荷包就要吃紧啦。

痛点三 快递变成慢递,下单到收货要月余

痛苦指数:★★★★

“去年‘双11’在天猫国际买了几瓶韩国品牌的洗发水,10月25日就预售下单了,11月11日当天付了尾款,等到我确认收货已经是12月2日了。”家住番禺的王小姐翻看自己的购买记录,去年从下单到收货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让她很是担心今年的配送速度。

要吐槽的不只有王小姐,事实上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在“双11”这样大的促销节点,由于物流爆仓导致所购买的商品不能及时送达的情况十分普遍。记者了解到,2014年的“双11”,天猫成交总额刷新纪录达到571.12亿元,近2.7万商家、4.2万个品牌参与其中,来自国家邮政局的信息显示,“双11”当天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8860万件,实际快件业务量将高于预期15%,而整个“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快件量将达到5.86亿件,日最高处理量是平时的三倍。尽管不少快递公司在“双11”之前都会临时招聘人手充实运力,但仍无法满足暴增的业务需求,于是快递就拖成了慢递,消费者也只有无奈的等等等。

早在今年9月,包括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国内主要快递公司都宣布启动备战模式,顺丰还发布了2015年电商高峰应急预案,日前天猫也宣布将全面升级供应链服务,并借助菜鸟网络为“双11”打造“最强物流”。虽然物流商这么“努力”,但快递能否真正快起来,还有待今年的“双11”来检验了。

止痛法:随着“造节”之举所创造的数字愈发膨胀,网络消费的“天花板”所在让人看得越加清楚。电商在一窝蜂地造节、造概念、“”物流的时候,理应开始更多冷静化的思考和布局。对消费者而言,“双11”的抢购,未必就一定能赚到便宜,买前保持冷静,多看多比对,找到便宜又实惠的商品,不一定非得在“双11”这一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