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木禾图腾口碑(木禾图腾男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木禾图腾口碑,以及木禾图腾男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搜神记》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志怪”一词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齐谐》者,志怪者也”一语。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的黄金时代,《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干宝。干宝兼善文史,曾做《晋纪》。据《晋书·干宝传》记载,他做《搜神记》的直接原因缘于他亲自经历的两件事:他父亲的宠婢被埋十几年后不死;他哥哥干庆死而复生。由此干宝深信人死有灵,于是搜集古今神异奇特的故事,编写成为《搜神记》30卷。这只是传闻,而干宝编写这本书的真正原因,一是时代风气的影响,即佛道思想的盛行;二是同他本人对神仙志怪的喜爱有关。书中记载他“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另外作为史学家,他也有博览群书的便利条件。志怪不能入正史,而佛道二教的兴盛,又使鬼怪之事被视为同人事一样实有。因此史家干宝也要为鬼怪之事做传,干宝也就因此被称为“鬼之董狐”。

《搜神记》一共包括大大小小故事454则,这些故事一部分是在宣传神鬼迷信思想,另一部分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和世俗故事,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总结和整理,又有加工和创作。书中内容博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方面。

记载神仙术士的法术异能之事。书中仙家术士的画符念咒、隐身变形、驱鬼逐妖、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等法术既宣扬宗教思想,也反映了道教兴盛的历史现实。如“左慈使神通”条载左慈参加曹操的宴会时,在盘中钓得松江鲈鱼,购得蜀中生姜,都是须臾间的事。一坛酒一块肉干可使百官醉饱。后来曹操要杀他,到集市上去搜捕他,然而集市上的人突然都和左慈长得一模一样。后来左慈干脆逃到羊群里,化为羊了。于此可见神仙方术异能之一斑。书中记录的其他神仙术士还有赤松子、宁封子、葛玄、管护、郭璞等。另有一则“天竺胡人”,写印度人来江南表演“断舌、复续、吐火”的魔术,大受欢迎。它反映了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的情形。

记载神灵和物怪变化的故事。书中所记神灵与仙家不同,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海、河、湖均有神,蚕神、灶神等也在民间流传甚广。这类故事在宣扬封建消极落后观念的同时也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有许多进步因素。如“丁姑”条,讲述江苏丹阳丁氏女嫁到夫家,婆婆对她特别苛刻,丁氏女受不了,于是自缢。随即,这位丁氏女便常常在村子里显灵。民间于是称呼她为“丁姑”,到处祭祀她。

记载鬼魅精怪的故事很多,佳作也多。记载人鬼之恋故事的“谈生”“钟繇”“紫玉”等篇目生动地表现出封建社会男女青年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对旧势力的抗争。记载死而复生故事的篇目如“王道平妻”“河间郡男女”“方相脑”等,既有优美的爱情,又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苦难,人们只能在虚幻的世界里寄托美好的理想。

精怪故事丰富多样。有的精怪并不害人,如“苍獭鬼物”写女怪对男子的追求,“老狸诣董仲舒”和“张华擒狐魅”等故事中,狐精只是来访,并无恶意等。有的妖怪害人,如冒名顶替、淫人之女的“虞定国”,害人杀父的“吴兴老狸”,蛇精为害吞食童女的“李寄斩蛇”等。在精怪故事中,人大多可制服怪物,这是志怪形式下人们善恶观念的反映。神话传说集在卷十四中。“盘瓠子孙”载:高辛氏的时候,有一位老妇人得了耳疾,从她的耳朵里挑出了金虫,化为犬,名叫盘瓠。当时戎吴强盛,征讨不能胜。大王征募能够拿到戎吴将军首级的人,把幼公主嫁给他做奖赏。盘瓠做到了,大王就让他和幼公主成婚,在南山上居住,经过三年,产下六男六女,让他们自相配对,繁衍生息。盘瓠死后,公主回到大王身边,大王又赐给她名山大川,号曰南蛮。这个故事记载了古代南蛮族民族起源的传说,反映了这一民族对狗图腾的崇拜和兄弟姐妹间互相婚配的制度。

书中还有一类历史传说,写得优美动人,有许多篇目对后世影响很深。如反抗强暴的“三王墓”,歌颂生死不渝爱情的“韩凭妻”,感天动地的冤案故事“东海孝妇”,还有记载深挚友情的“范式张劭”等。

《搜神记》大抵以人物为中心,故事完整,语言疏宕,是典型的史家之笔。篇幅虽不长,情节也相对简单,但作者刻画人物性格、描写紧张场面,只不过用三言两语,如《韩凭夫妇》。有些作品,情节曲折,设想奇幻,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量,如《干将莫邪》等。

《搜神记》同其他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一样,对后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唐人的传奇和民俗文学中就可以看出这种影响的痕迹。如唐人民间赋《韩朋赋》,即是《韩凭夫妇》的再度创作;宋元话本中的《生死交范张鸡黍》,就是取材于《范张至交》。在元明清的小说戏剧里,都吸收了《搜神记》的若干创作素材。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东海孝妇》的进一步发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序中就写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而《聊斋》中的《种梨》无疑就是对《搜神记》中《徐光种瓜》的模仿。直到现代,《搜神记》中的一些故事,仍然是作家们的创作素材。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就是《干将莫邪》的改写;京剧《童女斩蛇》则是取材于《李寄》;黄梅戏及电影《天仙配》则是取材于《董永》。

干宝其人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约生于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卒于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他的祖父干统做过三国时期吴国的奋武将军,被封为都亭侯。父亲干莹,做过丹阳县承。

干宝年幼丧父,年少的干宝聪明好学,刻苦勤奋,博览群书,这为他以后的仕途发展和《搜神记》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他才华出众,在晋憨帝建兴初年(公元313年)见召为佐著作郎,建兴三年又因平定杜韬之乱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晋初,朝廷因为忙于稳定政局,无暇顾及史书的编纂,也无专门的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认为,古代帝王都要编史书以使自己的功名留传后世。元帝司马睿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拜干宝为著作郎,编修《晋记》。

编修史书的经历,使干宝有更多的机会饱览丰富的文化典籍,开阔了视野,收集了资料,为他《搜神记》的写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搜神记》的创作从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开始,成书于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后,历时二十余年。全书30卷,《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宋代以后散佚。今天流传的20卷共464条,是明朝胡应麟从《法苑》《太平御览》《初学记》《北堂书钞》等书中辑佚编定的。鲁迅把它称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干宝平生著作还很多,有《周易注》《周官注》《春秋左氏义外传》《干子》等,但已全部散佚。干宝喜欢讲阴阳术数,因此搜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的事迹,作成《搜神记》。据自传云,搜集的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和使“将来好学之士有以游心寓目”。今本是后人辑录而成的,且杂有少量后人的作品。

鲁迅讲神话与传说

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汉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惟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失其本来,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如天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留遗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交龙而孕季,皆其例也。此外尚甚众。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春秋·左氏传》)

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祇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西山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同上)

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海内西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案此字当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海内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同上)

晋咸宁五年,汲县民不准盗发魏襄王冢,得竹书《穆天子传》五篇,又杂书十九篇。《穆天子传》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之事,后一卷记盛姬卒于途次以至反葬,盖即杂书之一篇。传亦言见西王母,而不叙诸异相,其状已颇近于人王。

汉应劭说,《周书》为虞初小说所本,而今本《逸周书》中惟《克殷》《世俘》《王会》《太子晋》四篇,记述颇多夸饰,类于传说,余文不然。至汲冢所出周时竹书中,本有《琐语》十一篇,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今佚,《太平御览》间引其文;又汲县有晋立《吕望表》,亦引《周志》,皆记梦验,甚似小说,或虞初所本者为此等,然别无显证,亦难以定之。

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赐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文王梦之之夜,太公梦之亦然。其后文王见太公而纠之曰,“而名为望乎?”答曰,“唯,为望。”文王曰,“吾如有所见于汝。”太公言其年月与其日,且尽道其言,“臣以此得见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与之归,以为卿士。(晋立《太公吕望表》石刻,以东魏立《吕望表》补阙字。)

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然详案之,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祇。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鲁迅)

有关《搜神记》的小故事

(1)《干将莫邪》的故事

楚国的干将是著名的铁匠,他和妻子莫邪奉命为楚王铸剑。三年时间过去了,他们铸成了雌雄双剑。但干将知道楚王一定会杀害他,于是对即将临产的妻子说,如果产下男孩,等他长大后一定要告诉他雄剑所藏之处。干将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果然被楚王杀死。莫邪生下了儿子,取名赤比。赤比长大后知道了父亲被杀之事,便找到那把雄剑,准备刺杀楚王。楚王做梦,梦见有一位眉间相距一尺宽的男孩要杀他,就悬赏捉拿。赤比逃到山里,遇见一侠客,侠客答应帮赤比报仇,赤比就割下自己的脑袋,连同雄剑交给侠客。侠客带着赤比的头颅见到楚王,楚王非常高兴,遵照侠客的话,把赤比头颅放在汤镬中煮。但头颅三天三夜也没煮烂,不仅如此,它还会跃出滚水,向楚王圆睁怒目。楚王在侠客的建议下到汤镬前面观看,侠客趁机拔剑将楚王头砍落滚水,侠客也挥剑自刎,其头颅也落入滚水之中。三头俱被煮烂,无复辨识。楚王的手下人只好将汤肉分三份埋葬,其坟墓称为“三王墓”。

(2)相思树的故事

战国宋国君康王看上了其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于是把她抢夺到手。韩凭非常怨愤,康王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判他的罪。何氏偷偷给韩凭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书信落到康王手里,康王出示左右近侍之人,其中有一个解释说:“其雨淫淫,说的是非常悲愁;河大水深,说的是彼此不得往来;日出当心,是说她已下了死的决心。”不久韩凭自杀而死。何氏得知韩凭已死,也跳楼台自杀。在遗书上,她希望康王能把她和韩凭合葬。康王不听,把她葬在和韩凭坟相对的另一坟中。很快,两坟就长出两棵大树,彼此根盘枝缠;又有雌雄一对鸳鸯,经常栖息在树上,交颈悲鸣,令人听了伤感不已。宋国人把此树称为相思树,人们认为这对鸳鸯就是韩凭夫妇的精魂所化。

(3)董永和织女的故事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从小没有母亲,由父亲拉扯大。父亲死后,由于家穷,无力办理丧事,董永只得卖身为奴。三年守丧之期已满,董永动身前往买主家服役。路上,他遇到一位年轻女子,女子表示愿意嫁给他,董永就带了她一起到买主家。买主要他们夫妇织出一百匹双丝的细绢,就可以抵消三年的债务。董永妻十天就完成了任务。当他们双双跨出买主家门时,董妻对董永说,她不是凡间的女子,而是天上的织女,因为董永孝心感动了天帝,所以天帝派她来帮助还债。说完之后,她就腾空飞升而去。

不容错过的经典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蛹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李寄》(节选))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韩凭夫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