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捷500g硬盘优缺点(希捷500g台式机硬盘)

今天闲着没事找出几块自己曾用过的ST(希捷)硬盘,找了一些技术资料,结合以前的维修工作经历,学习了解下这些硬盘的参数!有说得不对的,朋友们多多指正。

ST硬盘分为7200.7 7200.8 7200.9 7200.10 7200.11 7200.12 等几个系列

 

279元入手1T CMR硬盘

 

英睿达(Crucial)BX200系列 240G SATA3固态硬盘

所以我们来讲讲消费级的机械硬盘怎么选,它们都有哪些坑。

酷狼1-12T有,8款

东芝(TOSHIBA)4TB128MB5400RPM监控硬盘SATA接口监控系列(MD04ABA400V)监视应用优化729元

显示05和C5出现了问题,网上搜了下貌似是硬盘出现了坏道,原来电脑配的是320G+500G的两块硬盘,居然都出现了警告,所以老是导致电脑突然卡死,貌似可以通过软件修复坏道,但是挺麻烦的,而且毕竟硬盘用了18000多个小时了,里面的数据也挺重要的,万一哪天挂了,损失就大了,于是凌晨2点在某东购买了希捷BarraCuda 1TB的硬盘。

▲缓冲盒内所有物品一览

 

总结

 

 

 

 

 

此外,强大的Thunderbolt 3接口提供了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连接性,其传输速率高达2800MB/s,能够提供快速的文件转移或者是实时对视频进行编辑。这款移动固态硬盘还采用酷炫的铝合金内核,有助于防止过热,以保持高速传输的性能。

▲USB-C to SATA转接板正面一览

为庆祝公司史上第一款产品(5.25寸硬盘)推出35周年,希捷今年年初发布了一款世界上最薄的移动硬盘“Seven”,而取此名字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厚度只有7毫米。

该硬盘编号“STDZ500400”,容量500GB,接口USB 3.0,附送的46厘米长数据线也采用编织设计,而且无需辅助供电。它的重量也只有区区90克,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22.5毫米、82毫米。

CrystalDiskMark-v2.20:它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你随时可以测试你的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还可测试可读和可写的速度。

CrySTalDiskMark-v2.20测试下,希捷Seven移动硬盘读取速度达到107.3MB/s,写入速度也达到了105.9MB/s。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下,希捷Seven移动硬盘读取速度为109.5MB/s,写入速度108.7MB/s。

在FastCopy实际传输速度测试中,笔者选择了一部大小为2GB的单一文件,拷贝到希捷Seven移动硬盘中,总共花费了21.2秒,笔者又选择了6GB左右的系统文件,拷贝到希捷Seven移动硬盘中,总共花费了73.6秒。

希捷Seven 7mm 500G 2.5英寸 USB3.0超薄移动硬盘售价799元>>购买链接

NAS往下京东就没有搜到了。

目前京东自营在售的

D——簇(扇区组)

1973年IBM 3340问世,硬盘的基本架构得到确立。

所以也列举一下HGST非SMR硬盘有哪些

▲使用Windows PC向希捷酷鱼Fast SSD 500G移动硬盘中拷贝大文件时,上传速度在410MB/s左右

两块硬盘都是希捷的2.5寸盘,一块用了18000多小时,是我以前就笔记本电脑上面的,一块才用了2000多小时,就出现了05的警告,毕竟硬盘有价,数据无价,所以小编就咬咬牙买了一块新的3.5寸1TB的硬盘。用了新的硬盘,那么比较肯定是少不了的。

目前看似两块旧的硬盘还没到寿终正寝的地步,可以当个“大”U盘用着,各位的硬盘目前都用了多久呢?对于小编出现 的05,C5类警告,你们有好的建议吗?

—数据来源为网络公开数据,可随意转载至其他平台,但请保留本说明。如发现错误欢迎指出,感谢支持!制表:NGA@Misaka062/微博@鹿岛理理厨—

看最后一栏,也稍微参考一下数量和使用时长。东芝拥有了故障率最高和故障率最低的型号,西数和希捷同样也有超过2%故障率的型号。而西数下面的昱科(HGST)表现较稳。

酷狼

定位消费级,惨红一片,和西数蓝盘一样不推荐购买

希捷 SkyHawk 酷鹰系列
定位监控级,有些型号数字很像参数也很像的型号被做成了叠瓦,购买时需注意。

目前机械硬盘仅适合做仓库盘,对读写性能有要求请购买固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东芝

C——扇区

共计25款

西部数据(WD)黑盘 500G 7200转32M (WD5000LPLX)

 

购买建议

 

现在来回顾一下两块已经退役的硬盘。

▲CrystalDiskInfo信息一览,可能是因为主控太新的原因,Crystal Disk Info目前还无法正确识别写入量等信息

其他消费者就请小心掉坑,避开叠瓦盘。毕竟一般消费者对写入还是有需求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丢失。

硬盘从IDE到SATA 3 速度整整提升了6倍

1981年IBM研发了MR(Magnerto Resistive磁阻)技术,将存储密度从200Mbpsi提高了数十倍,为大容量硬盘的诞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