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50 1.4(徕卡r50 1.4)

徕卡M+M 50/0.95 ©juma al-maskari

透过徕卡M 50mm f/0.95镜头看世界,

打开外包装,即可看到所有物件,镜头、镜头前盖、镜头后盖、产品保修卡和产品手册。

下課时分的玩耍,剛好我拿著相機回來在邊上坐著。leica x/v拍攝@大和尚徐偉。

该版本是40年代生产的镜头,据说也是摄影大师布列松使用的镜头,由于可以折叠,这个设计对于战争时期来说就是一种很巧妙的防震措施。(假如您有一部徕卡M系列相机,配一只可以折叠进相机里的镜头,携带起来肯定方便不少)

关于图片:DA28-45/4的素质无须怀疑

等生意。徕卡Q 拍摄。

1932年 比利时 布鲁塞尔

镜头的主体部分,镜头后盖为塑料,镜体和镜头前盖皆为金属,镜外镜筒采用了铝合金CNC切割阳极氧化工艺,质感十足。其镜身仿徕卡M系列设计,体积小巧,复古十足。

我使用的器材方面:

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只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一花一世界,每个R镜头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传奇,你都可以从它独有的视角里发现不同的世界。但镜头提供的只是视角,发现还需你自己去做,正如同昔时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罔措,惟迦叶尊者点头回应,与佛祖相视一笑,成就了禅宗的迦叶初祖。若无超凡法眼、涅盘妙心,怎能识得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怎能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

张跃龄

在自然环境光拍摄条件下,具有优于肉眼的细节分辨能力;即使在夜间拍摄,美轮美奂的画质与焦外成像依旧让人叹服。

佛家有句话:一花一世界。徕卡R镜头也一样,每一个镜头都可以体现徕卡在135系统的王者地位,但每一个镜头同时也都各具特性,即使是在同一型号不同编号的镜头都有着自己神秘的个性。徕卡镜头不能用“使用”、甚至“把玩”这样的词语,而应该是品味、感悟。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自己太懒,用自动头时看到就拍,站着就拍,完全不去想什么距离、光圈、快门什么的,一塌糊涂,所以就想用用手动镜头,迫使自己多走、多想、多观察,从此就走上徕卡之路。

理光R4

Supy

明月无心

没玩过GR的人,也多少都知道理光GR系列的大名,也听过街拍大师森山大道的名头。可以说,GR系列是把街拍作为终极设计理念的一个系列产品,而且一代一代积累到现在,各方面不断完善,更是把“为街拍而生”做到了极致。极其低调简约的外观,流线而便携的体型,所有为单手操控而生的设计,快速的开机响应,非常完善和专业的菜单设定,为快拍而生的snap超焦距模式……小小的机身里面,装了一颗大大的心,平凡不起眼的外观下,是丰富的内秀。相比之下,友商富士生产的竞品X70,就显得有点哗众取宠了,外观过于高调,操控过于复杂还依赖双手,拍摄前要拆卸镜头盖,设计理念上,就不是为了快拍而生,那么如果想要亮骚的外观B格,和慢慢拍的情调,那选择X100系列岂不是更合适?所以GR系列生命力旺盛而延续,X70?匆匆出场便已草草谢幕。

关于图片:二傻用的时间真的很短,主要就是搭配金属屁股的DA55-300乱拍了两次,这L两张图分别是在深圳东湖菊展和高尔夫球场拍的。

徕卡N240-P,50 f/2。肉铺老板。

绝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对摄影还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知,也有自己喜爱的题材和想法的,但很多爱好者以前没有接触过摄影,不太了解器材,也不一定对器材感兴趣,所以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的描述和实际的图片对他们有所帮助。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没有必要一把菜刀,又切肉又切水果生熟混用,再买几把专门用途的刀更合理,镜头也是一样的道理。

 

M11 Monochrom机身在德国制造,顶盖采用铝合金制造,不含电池重量为461g,使用BP-SCL7锂电池,机身表面防刮的黑色漆面,去除了标志性红色可乐标,屏幕使用蓝宝石玻璃,OVF带有深铬色涂层,内置256GB存储空间,支持苹果MFi和徕卡的FOTOS,定价9000美元,将于4月13日发布。

以上样片来自MAPCAMERA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各位看官一些侧面的信息,如果能给让大家少花钱少走弯路,那更是极好的,哈哈哈

闲人

CONTAX

图片样片

它不像大名鼎鼎的夜神那样有嚣张的焦外,不会将整个天地都化为浓郁的光斑,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平缓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看了后倍感舒服。

K先生

这款镜头采用5组8枚双高斯结构设计,其中包括5枚低色散镜片、3枚高折射滤镜片以及2枚非球面镜片,超出了人眼的感知,号称“通光能力比人眼强12%”,即使在一支蜡烛的光线下也能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徕卡NOCTILUX-M 50mm F0.95 ASPH.镜头为超高速镜头设立了新标杆。

相机不用多介绍了,A7M3因为出色的综合性能,在影友和摄影师中保有量很大,

Leon7liu

凭借0.95超大的光圈,着实让人惊艳,润泽的奶油焦外,轻薄空气感,圆润的光斑,仿佛油画一般,让很多人迷恋。

最后补充几句话给初学者:如果在使用某个焦段的镜头感觉不舒服,反复用也没有感觉,建议就先放弃这个焦段,因为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有人是收缩型的视角,有人是发散状的视角,所以有的在长焦上得心应手,有的在广角上运用自如。这种生理上的区别就像左撇子,没有必要强迫自己改变习惯,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所有焦段都可以用好。一辈子能把几个焦段运用好,拍出好作品,就是了不起的事了。

如果想感受定焦的魅力,大光圈的魅力,建议从标头入手吧,它不会让你失望的。还用过雅西卡、尼康、宾得k系、太苦玛、蔡司ze等标头,同时代的日本镜头各个品牌相同档次的差别不是太大,就看各人的喜好了,因为资料都没有保留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邱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