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是一本什么书(读库)

11月4日上午,《读库》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来自读库的求助》。求助信提及,目前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读库库房面临搬迁,《读库》因此需要广大读者的帮助以完成此番迁徙。

《读库》的标志语是:“我们把书做好,等待您来发现。”作为综合性的人文社科读物,《读库》从2006年起每两月出一期。近年《读库》还转战少儿读物,推出《读小库》系列丛书,涵盖文学、艺术、科学、历史等。

所以,读库的书主要靠自己网店直销,夏日星认为这样不可复制的销售模式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读库MOOK用来吸引固定粉丝,然后读库再向这些有固定取向的粉丝兜售产品。不仅如此,MOOK还为读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选题和内容。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力挺老友。

 

“真正见多识广的人,不是船员不是空中小姐,也不是专业的旅行家,而是沉静、充满好奇心的宽阔阅读者。

公众号“夏日星”在《真的都想做成读库?我看未必》中就认为,读库这种平装本原价销售的策略只适用于小众产品,是大众出版社所模仿不来的。“做好书,等着读者来发现”与大众市场做书完全是两个逻辑。

作家苏童说:看完它,有一种脑后大补的感觉。

张立宪试图传递这个概念,先从外观上降低阅读的仪式感。2016年,《读库》改版,删繁就简。版面变小、厚度增加、纸张变轻,去掉琐碎的腰封、塑封(后来为降低运输中的损耗,塑封又加上了)、外封乃至勒口,剔除书里附带的书签、卡片等,做了10年的藏书票直接印在里面。“简”不等于偷懒,张立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比如,印刷用纸分纹路,书页装订起来,顺纹,书就很容易摊开,否则就容易往回弹,跟读者的手较劲。张立宪很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所有的纸张都按顺纹纸的标准去找。

董卿说:“《三联生活周刊》我订了十年。”

所以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是开山之作。

 

 

喜欢《读库》的人,都很喜欢他的设计。

推荐年龄:14岁+

 

更重要的是,你还能读到1995年至今——27年来超过1100期的周刊典藏内容,相当于拥有了一座知识、文化、新闻的富矿。三联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其间有太多精彩供你重温、追忆。

《读库》内容够丰富,「有趣、有料、有深度」是它15年一直追求的。

应用本身的功能并不难想到,但难得的是 Grow 的界面设计非常精美,几乎每一个界面都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动画和音效也十分灵动,尤其是运动分析界面的小猫和能量换算俏皮且直观,把枯燥的运动统计数据变得可爱起来,让人更加有动力继续保持,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愿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 Grow 生成的各类卡片,不为别的,就是想要和 Grow 一同成长。

一年52期,可听、可读,全家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通过 Anydock 我可以快速打开指定的网页,也可以便捷地调用其它 App 的功能,还能一键切换 Anydock 配置文件,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功能。Anydock 在形态上与 macOS 系统的 Dock 非常接近,也可以常驻在窗口最前方,方便随时使用。如果你觉得 Dock 的形式有点碍眼,还可以使用 Anydock 在菜单栏上的入口,能实现同样的效果。

钱伯斯将《野兽出没的地方》视为图画书“成年之作”

帮助读库不仅是一种情怀消费,也是一次集体心血来潮的文艺信仰充值。虽然这样的“拯救读库大作战”不可能演变成为日常性消费,也无力消化可能会吞噬掉出版业未来的更大库存。

微博上,随处可见对《读库》滔滔不绝的「自来水安利」。

 

 

“对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我知道得很多很多”,任何事情的意义,都源于深入的了解。深挖“小事”,呈现无限细节,是《读库》追求意义的方式。

 

 

下面,十点君来给你仔细讲讲《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