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wenmingcn

  淘文化平台内景

  “淘”,本作“洮”,从水淘(táo)声。意为,去粗取精。可你听说过“淘文化”吗?

  舟山开了先河——公共文化,不仅可淘,还能借力文化产业,淘出更精致、更丰富的文化服务。今年3月16日,舟山市文广新(体)局与浙报集团舟山群岛新区分社共同打造的“淘文化2.0版”——淘文化产业平台上线启动。运行3个多月来,目前已吸引600余家企业入驻,通过文化事业反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开创了舟山文化发展新局面。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如何兼容并蓄?作为“有形之手”,创新着力何处?如何众筹社会力量,与之共建……舟山市积极创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径,通过搭建“淘文化”平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不断集聚更新创新力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民间三方共同参与发展壮大舟山本地文化的新模式。如果说舟山群岛新区正在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那么,这个暴风眼,就在“淘文化”。

  创意,有条不紊地生长

  “我想做一款有舟山特色的台灯。”

  “特色在哪里?”

  “灯杆用老船木。”

  “这不够,电线可以考虑做成渔绳结。灯罩部分,再想想,或者绿眉毛造型。”

  6月17日,舟山市新城海天大道610,淘文化运营中心4楼。一个创意即将诞生。

  提想法的小伙子,叫王海其。美院毕业的他,最近打算将主营方向从装饰设计转向文创设计,他手里正把玩着一块自己企业的小招牌,老船木设计而成,写着“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匠心是难。给他的是,舟山市文体发展负责人周璐。让产品讲一个舟山好故事,仅有只言片语是不够的,老船木讲述与海共舞的渔人历史;渔绳结,百种打法缠绕着世代渔民的生命守望;“绿眉毛”,将古代舟山鸟船造型及色彩运用移至灯罩。在周璐的想象里,当台灯每一次亮起,那一束束光线里的是舟山历史文化深处。

  在这里,像这样的创意火花碰撞每天都在发生。这里是“淘文化”创意园,一个集舟山最新最全文创设计的线上线下平台。

  “淘文化”,线下空间800平方米。老船木搭建的园区,瓦沿垒筑出的波浪造型,一股海岛风迎面而来,运营中心、演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才学院等一应俱全;创意,在这里俯拾即是,多达1300种的展品,来自本土企业的最新文创产品,比如一款渔民画做出的岛服,最近刚刚在青岛国际时装周上进行了首秀,以岛上石料石做出的首饰造型各异,琳琅满目。同时,这些文创产品同步在“淘文化”APP中线上展出交易,大部分产品从数百元至千元不等。

  确切地说,这里培育创意,展示创意只是看得见的部分。在墙上,挂着一张“淘文化大事记”:1月,演中心建设完毕运行;2月,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群岛新区分社、建行舟山分行分别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月,淘文化产业平台正式启动……

  创意,在这里有条不紊地生长。它来自学习——这两天,平台运营总监洪旭正在着手一项计划,他打算在杭州“梦想小镇”注册一家新,将那里先进丰富的文创产业和资源引入“淘文化”;它来自交流——在前不久义乌文博会上,“淘文化”不带产品带宣,一下子吸引了103家以海洋文创研发为主题的外地企业入驻平台;它来自提升——通过与银行、传媒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速产品研发推广。

  在一张徐徐打开的蓝图上,“三部曲”已成雏形:以“文化+”为思,与不同平台合作,提升文化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互动;以科技融合为手段,通过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淘文化云主播等产品研发,对内容IP的深度;以产业链为方向,通过文化元素的场景塑造,形成“淘文化+文化产品+文化工作室+文化人”的元素,打造局部范围内的文化新品的供应链并放大,进行打造完整的“互联网+文化”的新经济。

  你可能会好奇:这是一个产业故事吗?是,也不是。

  淘文化讲述的故事

  “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服务公共文化的故事。”

  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局长陆深海告诉本报记者。搭建产业平台,恰好是“淘文化”的故事讲到2.0版了。

  2013年底,他刚就任。彼时,市里接到一封来自民间文艺团体负责人的来信,希望能多关注民间文艺团队的问题。随即,求助信转到陆深海处。他一摸底,全市像这样的团队,多达近百家。陆深海的想法很直接,“老百姓有积极性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这封信点燃了他上任的第一把火:上线淘文化网,这是全国首个公共文化服务交易平台。

  舟山市,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团队,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能提供整台演出,都可以到平台注册,经审核后上线“开张”。好比逛“淘宝”,老百姓自主点选喜爱的文艺团队和文体节目,节目点单交易成功后,自动形成协议。

  管两件事:文化馆专业指导,门抽查演出效果。根据演出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团队补贴每场3000元到8000元不等。

  把评选权交给百姓,让文化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让公共资金使用更合理公平公开。这把“火”点燃了群众文化需求的巨量——单单这个月,网易订单27个,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最忙了,一个月要为七个社区演出;而在全省文化发展指数中,“群众满意度”这一项,舟山拿了全省最高分;更可喜的是,目前舟山民间文艺团队激增至1000多支,大伙儿都奔着排好戏、评星级,好不繁荣。

  “淘文化网,是一个公共文体产品和服务社会化运作平台。”这是他向我们描述的一个理想定位。在他看来,“淘文化1.0版”做到了。

  关于舟山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故事,或许在此处就讲完了。不过,陆深海不这么想,就在群众文化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他看到了隐藏其中的一股创新求发展的产业力量。这不难理解,舟山,素有“海天”之称,本地常住人口100万,每年外地游客1000万。“1.0版是满足了本地文化需求,可多于其10倍的需求呢?”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应该是满足百姓的基础文化需求,而更优质的、更精致的文化产品,应交给市场按需供应。可陆深海不这样认为,“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什么一定是基础性的,为什么不能是更优质的、更精致的?产业和事业能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让公共文化促进良好的文化产业氛围,让文化产业反哺公共文化的发展。”陆深海厘清思,这势必需要将淘文化网进行扩容,让群众文化以更高的层面去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参与去选择文化的多样性。

  3月16日,淘文化产业平台正式启动。这是一个从基础性供需交易的平台,逐渐培育起来的集信息、公共技术、金融服务、创意研发、项目对接、展会交流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类网上服务平台。在其同步开通的“淘文化”APP里,但凡触网的消费者,都能在这里购与舟山文化、海洋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

  “淘文化2.0版”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在这个平台里,由供方空间、需方空间、监管平台和交易门户四部分组成,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受众需求创造优质内容,把优质内容打造成文化品牌和商品,将文化精品推向互联网,提供给广大用户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共建,众筹社会新力量

  产业讲述文化,并非易事。

  平台上线第一件事,帮助企业搭建网络平台。作为运营总监,洪旭很快发现问题了:包揽文创企业的服务是好事,平台一上线,就吸引了本地568家企业入驻,基本囊括全市所有与文创设计有关的大小企业,各种产品积极上线;可临到消费者网络下单了,平台通知企业出货,店主们不肯了。

  原因在哪里?一调研,企业主们纷纷抱怨,舟山海岛多,交通时陆时水,区区一件产品,快递太麻烦,难以成规模,不如守株待兔;产业平台有心做,干脆建个仓库,产品集中拉过来,大不了分成。

  “产业平台要做的是扶持企业成长,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绝不是做二级经销商,与企业争利!”企业主们的被断然。陆深海再次更新思:将淘文化运营的主体交给企业,让企业在淘文化平台的引导下去自主构建生态发展圈,其内容与发展权全部交给企业自行处置。

  一个正在行进的计划是,文化百家建设,让文化企业以众筹股份的形式参与淘文化建设,直接构建淘文化的组成部分并成为主人之一。

  采访中,我们跟随洪旭走访了多家文创企业。位于定海南洞社区的群岛美术馆,馆主是艺术家张高俊,他还是舟山红钳蟹海洋文化发展有限的掌舵人。美术馆隐居山腰,进驻四年来,300多种文创产品陈列,不到游客手上,而游客多的地方去不起。他,平台能否牵头全市龙头企业成立合资。

  这样的积极思考,是洪旭乐见的。就在上一次调研中,张高俊还希望平台能包揽企业的产品售后。在馆里,他向我们展示布艺渔民画系列产品,钱包、背包、服饰20多款样品,这是企业接下来要做的规模化产品。张高俊说,找准一个方向,就做布艺渔民画产业,做它个极致。

  而对于舟山市佛像美术馆而言,6月17日这一天,他刚刚拿到部门下批同意的“洋”注册商标。“洋”,一个关于舟山文化的当代故事,位于北纬30度的普陀山洋盛产玉,它有一则唐朝传说,今天它的故事则通过禅文创产品,而这个故事的当代主讲人就是馆长王挺,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文创研发团队。他给平台的是,能否将平台的实体店开进旅游景点,让这些更有设计的舟山文化产品能让更多游客看见。

  在彼岸艺术衍生品研发中心,负责人徐君正在进行一个“作品→产品→商品”计划,在“彼岸”所有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化生产让价格降下来,成为得起的文化旅游商品。为这,她还新成立了海洋文旅产业研发平台。生于舟山,长于的她,想在舟山做很多事:完整的产业链、国家级创意大赛、产业,“文创产品没有根扎不牢,这‘根’是地方文化,是物料源头,是行业影响力。”

  布艺产业、合资;禅研发、实体店;文旅产业、行业影响力……来自企业的活跃发展及众多写在洪旭的笔记本里,每一个也正是淘文化产业平台正在紧锣密鼓操办的服务:合资将于近期成立,实体店选址正在论证中,首届淘文化海洋文化衍生品创投大赛即将进入复赛。

  “在产业平台上,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回归。”陆深海说,比如地理意义上的,像王海其、徐君等,他们或从美院毕业就回了家乡,或在外事业有成将重心移回家乡;比如意义上的,王挺研发产品讲述玉故事,张高俊发展布艺产业渔民画——靠众筹社会力量发展舟山本土文化,“淘文化2.0”的故事正在讲述,“某种意义上,假以时日,这种回归就会成为反哺的新力量。”

  这种新力量依稀可见——就在我们要离开时,张高俊去开了一个会,区希望他接下来担起“南洞社区艺术总监”一职,从更宏观的视野去充实一个新建社区的“心灵美”。在陆深海看来,像这样的故事,就是“淘文化3.0版”要做的事:依托于热闹的“1.0版”群文基础,小成气候的“2.0版”产业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平台,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舟山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而他即将要开展的下一个计划,是在淘文化平台上开通在外游子众筹家乡文化演出的新玩法,一台演出钱不多,还敬了孝心,也丰富了乡村文化活动,让每个文化礼堂月月都有好戏看。

  依然是这个平台,依然是众筹社会力量,依然是继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不止步。“淘文化3.0故事”,正在等待被讲述。(浙江日报记者 李月红 郑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