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如何影响自主品牌20年发展

以艾瑞泽5开始,奇瑞将自己的发展战略升级为2.0版本,主要包括1.5TI、1.2TI、1.6TI发动机上市,DCT和六速MT开始搭载,而新车型方面除了艾瑞泽5之外,还有T15、T17、A13T三款车型。

或许,奇瑞的500万辆早已经达成了,只是将500万辆的仪式放在了12月18日这天。从尹同跃的那封500万辆致用户的感谢信中,我们可以知道,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汽车“”下线,这是奇瑞500万辆的开端,因此奇瑞也很的把500万辆的正式活动放在了20年后的同样日子。

在奇瑞看来,之所以500万辆要其事,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首先是奇瑞拥有了成为世界主流汽车品牌的庞大用户基础;而站得更高一些看,奇瑞500万辆是中国自主品牌在追赶世界汽车工业近130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进一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差距。

在我记忆中,2009年奇瑞发布多品牌战略是我接触奇瑞的开端,随后很快奇瑞就达到200万辆。在当时看来,奇瑞无愧于“自主品牌旗手”这个称谓,无论是产品多样性、累计销量还是年均销量,都要比竞争对手们高出一大截,也是自主品牌中少有的可以站稳销量前十的自主车企。

不过在500万辆的这几年,奇瑞始终避免不了被裹挟推上风口浪尖,从“回归一个奇瑞”,再到“观致失落”,以及随后的“奇瑞捷豹虎合资怀疑论”,这些话题中都不乏对奇瑞的质疑和轻视。相比于第一辆车下线时的艰辛,我想尹同跃或许并没有料到,当初只是为了开创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品牌而来,却整整干了接近20年,这期间收获的荣誉和赞扬可能还不一定比得上近几年的质疑和。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为什么们总是愿意将奇瑞拿出来质疑和评论?在我看来,即使奇瑞现在年销量不复以往,但是作为自主品牌一直以来的旗手,依然是所有目中自主品牌的代名词,它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受到所有人的关注。

虽然我们这几年对奇瑞有着各式各样的,但是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人对于奇瑞更像是“爱之深责之切”。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最早是瑞麒G5的车主,那时候很少人会买一辆接近20万的奇瑞车型,虽然用车过程中各种小问题不断,但是却把他变成了最早的 “TB粉”,到后来因为聚集的奇瑞粉太多,他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论坛来讨论奇瑞新闻和技术。想来,他们是比现在迪粉更早的一批的“自来水”吧。不过后来每每聊及奇瑞的发展,他总是会有不少抱怨,比如很遗憾G5这么好的底盘却没有好好营销,高端车平台也没有进一步开发,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没有后续,按照他的意思是,奇瑞本来有太多好牌可以打,谁知结果却迷茫了。

到底奇瑞有多少好牌?我查了下资料,不说奇瑞在三大件的自主研发实力,就说专利方面,奇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汽车企业:到2015年2月奇瑞申请各类专利11749件,授权专利7262件,这是2003年创业之初的1500倍。另外,奇瑞的研发团队也是有很强的实力,我还记得曾经在风云的试驾会上和一位福特归来的NVH专家有过对话,而这样的海外专家有200多位。而之前传言的奇瑞制造的2.0T发动机将搭载在捷豹虎的国产车型上,这也足以证明奇瑞在发动机上的技术实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伙伴。

比如2009年3月的多品牌战略,那一年正好是中国车市井喷的开端,对于彼时的奇瑞而言,尽快做大做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更多的品牌、更多的经销商、更多的销量,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合资车企碾压。或许我们现在看来,多品牌战略的执行细节还有待商榷,但是从时机而言,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看看2008年到2012年的销量数据:2008年35.6万辆、2009年50万辆、2010年68.2万辆、2011年63.43万辆,奇瑞完成了一次销量跃升,成为60万辆级别的领跑企业。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包括吉利、比亚迪、长城或多或少都有多品牌战略或者分网发展的计划,这是自主品牌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再比如2012年8月奇瑞开始有意回归到一个奇瑞,裁减了麒麟事业部和旗云事业部,在2013年4月正式发布了“一个奇瑞”的品牌战略。我们不能单纯的说是奇瑞多品牌战略的失败,这更像是在扩张以后一次重新认知。奇瑞当时就认识到中国车市井喷发展后会遇到品牌认知混乱的危机。从当时新的战略规划来说,奇瑞试图回到自身所擅长的技术层面,以“品质”作为一个新的定位,这在当时还在想“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自主车企总算是一个先行者。并且特别明显的是,那时候奇瑞开始了全面国际化,无论从新LOGO的设计,全新的企业VI、全新的广告和画面,都常洋气,这和奇瑞那时候导入了很多合资人才有很大的关系,也为奇瑞的新品牌所的“品质”打下了认知基础。

在奇瑞之后,同样,吉利、长城也开始回到了一个品牌的策略,吉利抛弃了全球鹰和英伦、长城放弃腾翼轿车,这都可以看做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又一次共识。

至今我还能记得艾瑞泽7发布时,奇瑞提出的“正向研发”,即使在现在看来,奇瑞也是自主品牌中少有的提出了明确、清晰、有支撑、有内容的研发方向。那时候,奇瑞拿出的第一款成品艾瑞泽7无论是感官质感、还是整体设计、驾驶体验都是自主品牌车型中的翘楚。以那个阶段的评价标准而言,艾瑞泽7在综合素质上是稍高于帝豪EC7、逸动两个产品,遗憾的是艾瑞泽7因为定价偏高,并没有一炮打响,错失了机会。但是随后的奇瑞E3、瑞虎5、瑞虎3还是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2014年奇瑞的经销商总算缓过了气。

从我所了解的信息来看,艾瑞泽7、瑞虎5这些车型作为奇瑞新战略下的第一代车型,即便是有喜有忧,但并没有妨碍奇瑞执行下一步发展计划。以艾瑞泽5开始,奇瑞将自己的发展战略升级为2.0版本,主要包括1.5TI、1.2TI、1.6TI发动机上市,DCT和六速MT开始搭载,而新车型方面除了艾瑞泽5之外,还有T15、T17、A13T三款车型,产品策略由高品质的“功能性价值”(第一代产品),向高品质的“享受性价值”提升(第二代产品)。

我们可能需要给奇瑞更多一点时间,毕竟从2013年宣布转型开始,奇瑞也才过了2年,这还不足半代车的时间。

奇瑞走过的弯和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自主品牌可以试着避免的,品牌战略的规划也是一个经典案例。我并不是说奇瑞未来的发展一定就会好过其他自主车企,但我的判断是奇瑞如果自己的战略,那么一定可以保持在第一梯队。

还有一个消息是,2015年奇瑞的销量应该会再度回到50万辆,同时奇瑞今年也将重新出现自己的标杆车型瑞虎3,其年销量超过10万辆。总体来说,奇瑞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在走,但我也再提一个意见:在正确的战略下,奇瑞应该更加注重执行层面的落地,只有战略到战术的一致表达,才能提升品牌实力。

撰稿:Jackie 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