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拍照之

现在相机也越来越便宜了,曾经被大众视为专业的象征的单反,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昂贵的器材依旧有的是,我等穷逼依旧是高攀不起,但是你不能一个人摄影,虽然他们被降格到了拍照的行列,但是万里挑一,也能挑出几张能看的照片,我也晒晒我的伪·摄影之。

第一次接触摄影

既然要摄影,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像鸡,不好意思打错了,是相机,你要先拥有一台相机,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相机是并不是必备品,但是呢,此时正好家中有台我爹年轻时买的一台东方S3,话说现在数码当行,党也还是应该依旧不在少数,记得高三毕业时LOMO风头正劲,当时自己又买不起相机,家里只有一天老旧的东方S3,这个就是我真·摄影之的启蒙,黄斑对焦,自己调节快门,全手动的,当时的我可以正反的那段圣经般的快门,然后一个不小心对焦窗坏了,然后当时的我又多了一项技能,人眼测距,真的,用手动相机真的是可以磨练技艺,如果你有一台残疾的手动相机,恭喜,你的技能熟练度将会加速升级,人眼测光,人眼测距,人眼测罩,这都是当年磨练出来的,那个时候有了相机觉得就觉得可以拍出棒棒哒的照片了,同时秉承真·LOMO的——随性拍照,不要在乎器材,我就按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快门,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根本不知道怎么拍,还好当时互联网已经有很多摄影论坛,自己就不停的上网查各种摄影资料,那是背的滚瓜烂熟,晴天。。。晴天。。。8,快门250.。。果然自动毁智商啊。

我得那台不知道放哪了,就网上找一张吧。

当第一卷彩色胶卷冲洗出来后,觉得自己的人生突然出现了闪光点,如果把拍照当成职业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然后就对不得不爱了,跟数码相机拍出来的东西感觉完全不一样

进入LOMO的世界 —— 前

就算再怎么随性,拍出来的东西也觉得不是LOMO,因为器材不对,所以LOMO不起来,这应该是很多刚接触摄影的新手的想法 —— 器材非常的重要,从而变成了器材党的行列,总是认为如果我有哪台那台相机,我也能拍出什么什么效果,但是器材的坑不入不知道,一入深似海,各种型号的相机扑面而来,的非的,当时一台LC-A价格都要到1000了,作为学生党没钱买是肯定的,所以依旧在研究东方S3,同时慢慢的存钱,寻找便宜的二手相机,当时已经被LOMO了,所以一定要买一台LOMO相机,列入候选行列的是四格相机和鱼眼相机,选择的原因就是这两个相对便宜些,全新的记得当时是400多块,而且这两个相机非常有意思,四格相机是四个镜头,依次拍照,一张底片上可以出现四张不同的画面,鱼眼呢,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效果了,180度广角非常的夸张,而且当时楼主还是一名酷爱滑板的少年,虽然我没有滑板鞋用来摩擦,但是我有一块滑板来玩耍,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依旧是很贵的,最后淘到了一台二手的鱼眼,不过这台相机已经离我远去了,借人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只能贴几张照片纪念一下了。

后三张貌似是因为胶卷装重复了,然后意外的产生了重曝的效果,也是蛮有意思的

进入LOMO的世界——后

接着是我人生中第三部相机,当时楼主依旧是一名喜爱 LOMO 的骚年,依旧是没钱买 LC-A,怎么办去当地的二手相机转,然后呢,就真的转到一台。

呵呵呵,当然不是 LC-A 啦,是一台 Smena 8M,跟玩具相机差不多,这个也是当时的 LOMO 的相机,新的要 600 – 800,我这个二手,只要 80 块,当时听到价格简直美坏了,所以又划了价,60 块钱就搞定了,反正不是什么好机子,店家也是能卖就卖了,成色就那样吧都生锈了,但是我玩的不亦乐乎,此款相机的特点是塑料镜头,4档焦距,按下快门就拍,非常的傻瓜,成像嘛,不需要真真切切,只在乎朦朦胧胧,所以个人觉得这部相机太好用了,小巧轻便,放口袋里就出门了,拿出来就拍,拍完就闪人。

后来快门坏了,自己鼓捣过,但是没,搬家后也不知道扔哪里去了,从东方S3开始,一直都是买最便宜的胶卷,因为实在是没钱啊,爱克发的过期卷绝对是真爱,然后就是乐凯100,200,富士一般都是在口袋里钱多的时候买,或者直接买散装的盘片,但是质量无法,有时拍十几张就没了,水分太大。

但是真·LOMO 奥义的正片负冲一直都没有尝试过,因为正片太贵了,一卷四五十,消费不起啊,所以我就开始经常买黑白片来拍了,因为可以自己冲洗,这样可以省很多钱,买点显影粉,定影粉啥的,自己个就在家里搞了。

两床被子把自己蒙起来,然后把胶卷抽出来,盘片到冲洗盒里,每次都是一头大汗啊,然后还提前把空调开到二十几度,把屋里的温度稳定,顺便凉几瓶水,一次2个小时左右,第一卷定影液浓度没调好,晒片时也没弄好,满卷都是水印子,第二卷好一些,但是时间没有掌握好,黑乎乎的,后面的有几张黑白片是自认为可以算是正常的照片。所以到头来,穷真的是拍的硬伤啊。

后三幅非常的特别,因为当时看到有人写了人造漏光的效果,所以我就尝试了一下,就是突然打开相机,然后立即再扣上,让胶卷瞬间一下,然后就出现这个漏光的效果,这台相机真的给了我不少惊喜。

差点忘了,LOMO 时代最经典的宝丽来,初期的明星型号是身上有彩虹标记的 One Step,名为彩虹机,当时被无数人追捧,后 SX-70 杀了出来,又让宝丽来风光了一把,可折叠设计,赞爆了,当然啦,咱是没机会上手,不过好得也找朋友借了一台宝丽来 600 玩了一下,当时一盒宝丽来相片就要 60,所以我就买了一盒,拍的不少照片都送给了当时拍的人,当做给他们的纪念了,所以手里只有这几张了

单反来了

在这之后就开始看一些摄影书籍,同时也开始看上单反了,准备投入了真·摄影行列,加入单反的阵营,但是数码单反价格依旧是居高不下的,所以呢只能看看那些机了,因为这些个相机,都纯手动调节的,鱼眼相机,快门都是固定的,8M 呢,只能调焦距,所以就是傻瓜相机一样,慢慢的发现,镜头不给力啊,我得整个长的啊,开始在网上寻找便宜的二手单反,当时最便宜的就属海鸥的 DF1 系列了,我见过最便宜的一套是一台 DF1,一只 50mm,一只 28-70,一个银燕闪光灯,还有皮套好像还有什么东西,全套 100 块,但是我没有要,因为我想要个大长焦,最后花了 200 多买了一套凤凰 535+70-210,当时收到相机后,激动地都快留下了眼泪,这就是单反啊,单反,传说中的单反啊~~~然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摄影启蒙之,但是因为这个是长焦,当需要拍广角景物时,我就用上那台东方 S3,所以当时我一般出门包里会有 3 部相机,凤凰,东方 S3 和 8M,东方 S3 外壳都是铁的,真当时的自己,太有毅力了,出门带这么多相机,真是作死啊。之后又借了朋友一台尼康 F60 玩,发现自动相机太方便了,自动对焦,自动测光,自动快门,自动过片,自动回片,真的是拿起来就拍啊。

彩色胶卷真是好看啊,比黑白的要好拍很多,要拍好黑白的真的不太容易,冲洗也常关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冲洗只能看洗相片店员的心情了。

双反也来了

因为地处郊区,代价昂贵,对上学的孩子来说,13-20块买胶卷,冲洗胶卷也要30块,这是一笔不晓得投入啊,要不说摄影穷三代呢,而且加上没有防抖的长焦和自己摄影技术的不足,对拍出来的照片倍感失望。

但是当时已经块不是LOMO爱好者了,已经开始觉得天天在豆瓣上讨论哪部机器更LOMO时一件非常的事情,而且老相机也借着LOMO的风潮水涨船高,一台傻瓜的青岛6,之前淘宝只要40块,后来已经都炒到了100多,海鸥DF1也是没有200块下不来,就更别提奥林巴斯的μ2了,早时候给朋友淘换过一台350,那时已经涨价了,但是也还是个低价,一般市场价都在500+,商品涨价就是靠炒啊,我梦想的LOMO神器当时已经标价2000了,呵呵。

不过我也已经不是当时了,我已经是一个可以分辨事物的金牛星人了,这么贵的东西我才不会买呢,但是还是迷上的6×6的方形照片的120相机,然后以120块的价格买到了一台成色相当好的海鸥 4B,而且还带皮套,而且大哥还自己焊了一个闪光灯底座在相机上,绝对的超值。

后来这部国产神器也是被炒到了好几百的价格,可惜就是这部相机又是被人借去后,过片的把手坏了,一直没有修,当时买了10卷过期的上海黑白卷,不过因为120的相片冲洗太麻烦了,自己在家冲了一卷,后来也就一直没拍。

为什么不是6X6的画面呢,因为当时应该用的是4×6的框子,反正方形的一直没有洗,因为已经不知道哪卷拍过哪卷没拍过了。还有就是,这卷是我自己冲洗的黑白片中最像照片的了。

走进数码新时代

然后在快到了毕业的时候,觉得还是要有台数码相机,网上各种看啊,当时看到了那种骗子网站,价格都奇低无比,需要汇款的那种,一台 D70 才要 2500,我竟然还给他们打电话 … 因为这个网站地址写的是在市区,我准备见面交易去呢,最后带着钱去了,没有找到人,然后就在百脑汇买了一台柯达的长焦回来,因为其他的是在买不起。

再然后就了数码之,不用想那么麻烦,需要冲洗,全自动设定,当时特意挑了一台有M档的,但是后来,就直接自动挡了,不费劲的调各种参数,而且拍完了就能看到结果,不行就重拍,之后就直接替代了相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胶卷费用问题,太贵了而且当地还没有扫片的地方,没法把照片放到网上,不可以装逼了啊。

数码相机一拍,然后ps一修,呵呵,呵呵,呵呵。这部柯达也是陪我去了两次音乐节,倍感亲切啊。相机是什么型号也早已忘记了,反正就是长焦机,大家自动脑补一下就好了,当时好多照片因为硬盘坏过一次,丢失了不少,随便贴几张吧。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照片混了进来。。。第二张PS过度了,当时非常迷恋那种颜色饱和度非常高的效果。后两张是当时在宿舍的衣柜上贴的照片,最后一张是刚毕业后,又把那些照片贴到了家里的墙上,我到底是有多文艺啊。图中的长毛折耳兔因为一次感冒而身亡了。

正式踏入单反阵营

但是每个想成为摄影大师的人依旧还是有个单反梦啊,就算是数码也一样。然后毕业之前把柯达长焦卖掉,又借了点钱买了一部单反,3000块买的柯达最后不到1000块钱卖掉。

数码产品贬值太快了。选择单反也只能考虑二手,当时考虑的型号是佳能20D、30D,富士S3,当时特别喜欢佳能的大转盘,感觉用起来会很爽,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富士S3,因为鼓捣相机时,富士的胶卷颜色大爱啊,虽然没用过几卷,但是依旧是为充值,直接就决定了富士S3胜出,当时的价格是2000块,单机+4节三洋电池,然后又买了张2G的CF卡,相机买了。

但是没有镜头啊,怎么办,又找朋友借镜头28-85,当时觉得我以后就是要做摄影师了,天天带出去拍啊拍,过了几个月存点钱买了只镜头,18-105VR,其实准备买18-135的,最后因为18-135没有防抖,和变焦越大成像越差的原理,买了18-105 VR,不过现在的我就想买只大变焦,目标锁定腾龙16-300了,有长有短,一只足以,什么的,呵呵,边缘成像,呵呵,焦外虚化,呵呵,我上传网上的图片都用1200×800,你说我要这些有什么用。

恭喜我,我也已经从器材党的坑里跳出来了,什么大啊,金属啊,变焦阻尼啊,锐度啊,虚化啊,我就平常拍几张照片,来个远近都能拍的就ok了,出门带着两个相机,三个镜头的时代已经过去啦,一镜走天涯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买了富士 S3 之后,发现跟柯达成像质量确实不一样啊,修片也是不像那阵子追求高饱和了,拉拉曲线,调调色调的,后来干脆也就不怎么修片了,一是富士的 F1 模式我非常喜欢,一般都是直出 JPG,有时候在 PS 里调下曲线就完事了,二是,赖癌发作。有的照片有水印,那是但是怕人盗图,其实现在来看,我真的是脑洞太大,想太多了。

就在这段期间,开始研究如何用光和构图,就开始看闪光灯了,然后接触到一个网站“闪卓博识”,一个外国摄影师在中国开的网站,介绍各种关于闪光灯的知识,非常的实用。

那时候永诺这牌子也开始起来了,然后我也买了一支 460,后来还买了灯架和反光伞等设备,还准备大展宏图呢,最后也都变成了压箱底,闪卓博识这个网站13年年底就停止更新了,因为那个歪果仁找到了新工作,不能经常更新了,但是之前的内容也都在,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国内论坛里讨论器材内容要好很多很多。

其实,买了镜头几个月后,兴趣就大减了,出门带着相机累,也拍不出几张照片,但是没事儿还看看镜头相机,13年又买了一只 60mm 微距,因为养了一只小六娃,可以拍娃,貌似我跟大家拍的娃不太一样啊。

其实就是一直想买支微距,尼康的105有点贵,直接就淘二手 60 微,腾龙 90 微没有考虑就是因为焦段,60 微可以兼顾个小外景,虽然我是这么想的,但是还是没拍几张。去年出去玩租了 2 个镜头,腾龙的 70-300 和图丽的 11-16,最后带着 11-16 和18-105 去的,70-300 太沉了。最后一张为 11-16 所拍。

每当出门旅游就带着大部头的相机,非常累,而且富士 S3 用 4 节 5 号电池,之前买的爱老婆电池可能是年久失修了,经常充完电拍不了几张就没电了。

所以在一次南京之行的时候,购入了一台富士 X20,当时在的 RX100 之间角逐,最后为了,选了富士,当时很满意,不过等到回家的时候,后来慢慢的发现,室内拍对焦不给力,拍出来还不足,不知道是设置除了问题还是怎样,最后变卖了,收了一台 RX100 二代,2600 块,带UV,CPL,ND镜,32G高速卡,一个广角镜,原装皮套,两块原电,总之个人觉得常值了,这些附件单买也不少钱了。本来锁定一台不到1500的一代的, 后来因为这些附件和翻转屏选择了二代,觉得选择很正确,翻转屏拍动物很方便,WiFi 功能本来以为没什么大用,后来发现,传照片太方便了,直接就传到手机了,不用再经过电脑了,太爱无线生活了,不过买了RX100后就带出门过一次,现在就拿来拍娃了。

小婴儿果然非常像小猴子,要不然大家怎么都说我要给你生猴子呢!

快速分享的手机拍照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拍照功能也开始越做越好,而且分享照片也都是以手机拍的为主了,手机摄影也成为了流行趋势,因为各种社交软件、网站都支持手机直接上传,所以相机已经开始被淡化了,网络分享不需要数毛的高清晰和锐度,使用滤镜可以方便的出各种效果,相机不一定出门就带着,可手机不管去哪都要带着,最早用的诺基亚QD,黑莓8700啊,都没有功能,然后在11年换了一台 HTC Desire,现在用 iPhone,后来接触到 VSCOcam 这个软件,滤镜大大滴,太好用了,虽然不能单独图片的某一部分,但是好在省事,买了全套滤镜,买完之后发现,滤镜太多,每次都看花眼。

尾声

器材都说完了,再说说摄影本身,其实个人根本就谈不上摄影,距离摄影的范围相差太远,所以文章标题只能写拍照,而不会写摄影,因为并没有抱着一颗真摄影的心去拍,不管用什么器材,也拍不出来可以被人称赞的照片。

纵览摄影论坛,非器材党的说法时,后面的头比前面的重要,器材党的说法是,上全副,换头,作为一个普通的拍照人来说,两个头都常重要的,后面头要不停的思考,努力,学习,让现有的器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而且前面的那个镜头,是体现出后面的人头的想法的必要工具,但是还有匹配度这个中间关系,你的想法,拍摄的手法还要和相机、镜头相匹配,当可以融合的时候,就是拍的最得心应手的时候,出片率会提高,但是要出可以让人称赞的照片,依旧是万里挑一。

而且像本人这种总是以为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拍好的想法,肯定是不可取的,肯定是三分钟热度的结果,过了那个热乎劲儿就慢慢地懈怠了,而那些依旧还在努力拍的人们将会发生质变,会慢慢的变成摄影而不是拍照了。不管是摄影还是拍照,真的还是要多拍,看的再多想的再多,不如多拍几张,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快门组合,多尝试总是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拍摄方法或窍门。个人请勿。

大学期间经常去看各种演出、音乐节,个人认为那段时间是对拍照开窍的时候,当时总是希望可以拍出有非常具有现场感、具有感染力的照片,需要把那一瞬间定格住,抓住瞬间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等,乐队在现场演出时总是会有一些不同,所以要经常举着相机,等着时机到来,如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可能会有重来,如果要想等的好又准,也是要课的,先听听该乐队的歌曲,熟悉歌曲各个阶段,如果网上有该乐队的演出视频,也是很好的参考,看看演到那部份会出现不一样的举动,会更好抓住拍摄的时机,再有就是现场的突发因素,抓住各种偶然出现的突发状况,也可以拍出非常棒的照片。

当然地形也很重要,占据一个很有利的也是同等重要,而且离舞台越近越好,那时还在用柯达的长焦,带着去了midi音乐节离舞台很远也可以拍到,真的太方便了,就是高感太差,夜晚拍不给力啊,后来用富士S3希望自己能有一个长焦和一个广角,想着这样拍起来就方便多了,但是没有太多的资金往里面投入,只能用18-105凑合着,想尽一切办法的凑合着。

现在依旧凑合着,因为已经不向往这方面投钱了,所以出去旅游拍个照片留个念想就可以了,向往专业的热情已经褪去了,其实大部分的普通人应该也和我差不多吧,全副也上了,大三元也收了,灯也有了,但是最后相机却很少拿起来了。

废话说了太多了,就到此吧,祝大家好好拍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