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外交观中的民族品格:讲、尚和合

  图为:2015年9月23日,国家习和夫人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

  一、讲

  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也是的核心价值观。思想核心有二,一为孝悌。《论语》载:“有若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强调以孝亲敬长为人之本始。二为。《论语》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用恩应循先亲、次民、后物的次序。将“亲亲”推至“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将“仁民”推至“爱物”,即爱,爱草木鸟兽,爱瓦石山水。宋朝理学家王守仁说:“仁者以天地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习的外交观饱含智慧,充满情怀。对待周边国家,他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始终“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习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与邻、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他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他站界之巅,强调“中国梦”与“梦”相通,把中国人民的追求与世界人民的连接在一起;他主张从“梦”“世界梦”的大同之,他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教和不同所组成的世界里,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共同增长。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相互帮助不同国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

  以“入则孝、出则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规范,为中国人构建了一个以家庭为中心向朋友、社会、国家、天下衍射的同心圆,每个人从家庭孝悌做起,通过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关爱妻子,培育,陶冶宽广胸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将尽己为忠、推己及人为恕的忠恕扩展到邻居、朋友,乃至国家和天下。沿着这一提升径,将修身、齐家拓展到了、平天下,将、友善从家庭延伸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思想,不仅使其学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且将家国一体的意识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不仅赋予了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且培育了中华儿女牢固的爱国情结,始终把中华儿女坚强团结在一起。

  自主是贯穿于习外交观中的最鲜明的主线。自主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也是新型大国和平外交的基石。习指出:“自主,就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既不走封闭的老,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自主,就要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

  图为: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二、尚和合

  “和合”思想是包括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和合”之境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

  儒学的“和合”思想主要体现为“四观”。一是天人合一的观。儒学视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对象,即使达不到“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与天地同流”,也应认识到“与天地和其德”、“各得其和以生”。二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王邦,黎民于变时雍。”强调“协和万邦”是为了“和合万国”,是为了“保合大和”,实现“万国咸宁”和“天下和平”。三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儒学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强调社会是由性格、文化、种族、出身等不同的社会人组成的,要承认这种不同,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并能够合作共事,共同生活,社会和谐。四是的观。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指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说“取诸人以,是与人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强调要通过“和”与“善”的养分培养温良、彬彬有礼、内外兼修之人。“和合”思想,成就了中华民族贵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和合”民族特性。

  习对中华“和合”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他还说:“在5000多年的文化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者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以和为贵,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都有着“和合”文化的深厚积淀,习在外交场合几乎每一次都要宣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变。在9月访美的首次中习指出:“历史给我们一个重要启迪就是,和平发展是正道,一切通过武力侵略谋取和霸权的都是逆历史潮流的,都是要失败的。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真理。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我愿在此重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每次谈到和平,他都十分动情,他说:“和平是人民的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习在访问东盟国家前回答记者时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是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以“中国‘和’文化”,有力消除“”,因为它表明“中国人从骨子底里没有侵略别国的文化基因”,“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崇尚“和而不同”的民族品格也在习的外交观中有充分体现。习指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习强调:“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和合”思想还体现在习的世界生态观上。习指出:“我们要构筑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自然,不能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自然、自然的意识,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图为:2015年9月26日,国家习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三、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推崇的基本规范。儒学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交朋结友之基,也是安邦之道。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儒学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强调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言必信,行必果”,为中华民族留下“人无信不立”的信条。孟子在其思诚命题中,将诚信视为自然的规律,将追求诚信视为的规律,指出“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对这句话做了展开的描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也;诚之者,则散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之,笃行之。”汉代的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使信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规范之一。宋代的周敦颐更是将诚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的最高原则,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二、诚信是交朋结友之基。儒学强调诚信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底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国人交,止于信”。三、诚信是安邦之道。《论语》载,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足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必不得矣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答:“去兵”。子贡再问:“必不得矣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的支持,而社会一旦形成诚信之风,国家的政令就会畅通无阻。《礼记》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也要讲究诚信,谋求和睦。

  谈到中国人讲诚信,习已在多个外交场合谈及。如2013年10月3日,习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就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2014年7月3日,习出访韩国之际,在韩媒发表的署名文章《风好正扬帆》中强调,“‘信’在东方价值观中具有重要地位,‘无信不立’是中韩两国人民共同恪守的。中韩以信相交,确保了两国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牢固基础。”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引用“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信”阐述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2015年4月21日,习访问巴基斯坦时引用《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并强调这与巴基斯坦人所说的“诚信比财富更有用”契合相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