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冷冻遗体引热议 专家:不科学 不可能复苏

  央广网9月26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已故女作家杜虹冷冻遗体,期待将来能够通过解冻、移植等步骤“死而复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冷冻技术也引发了中外医学界的一片质疑。我们平日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再造身体、死而复生究竟有多大的科学可能?现代医学距离科幻还有多远?

  今年的5月30日,女作家杜虹离开。医生对其遗体注射相关药物,启动冷冻过程,送到了位于美国的阿尔科基金会总部,头部被分离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下,接受长期护理和保存,等待未来的科技能解冻头部、再造身体,实现“复活”。

  中国有人参与冷冻遗体的消息传出,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江基尧曾经率先使用“超深低温技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他表示,相比于其他任何一种细胞,脑神经细胞尤其“娇嫩”,耐缺血缺氧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常温下4到6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难以想象在液氮中保存的后果。他甚至认为,冷冻技术已经脱离了医学的范畴,而是一种商业行为。

  神经外科专家、空军总医院副院长顾建文认为,从目前人类掌握的医学技术,“冷冻复活”是不科学的,没有任何可能达到复苏。顾建文介绍了其中的技术难点:一是头颅切割后,神经虽然能再生,但是神经之间纤维不能发生对接。冷冻的头颅和身体没有办法使神经再相接一起;第二个技术难点是冷冻之后在深低温情况下,复苏的时候就会发生膨胀,膨胀后使得表面已经非常脆弱,复苏的时候就会内部结构破碎。

  目前,世界上提供冷冻人体业务的机构还不多,而且价格高昂。据阿尔科基金会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号,基金会有会员1027名,保存有141具经过冷冻的人体。现阶段,这些机构能操作的只有冷冻和保管步骤,“复活”尚未被提上议程。

  至于以后采取什么方式解冻,现有的机构还没有考虑,也没有对未来的“复活”做出任何承诺。那么,国外的医学界对这项技术有着怎样的认识?他们认为靠谱吗?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李本义博士表示, 美国的医学界和对这种“冷冻技术”关注很少,因为没有价值。就像推销保险一样,买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用现在的医学技术去推测500年以后的事情,谁都无法推测。但是从目前的技术来说,不用说是一个活体,即便是生命力很强的肿瘤细胞,能够复活20%就不错了。但是作为一个活体,让它的组织功能恢复、复活,是不可能的。

  李本义表示,退一万步,即便未来可以使神经细胞冷冻复苏,而神经系统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网络,必须无数个神经元协同作用,重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神经外科专家、空军总医院副院长顾建文认为,即便未来医学发展能够死而复生,至于经过了冷冻复苏后的病人会保留多少之前的记忆和人格、又该如何与未来社会再次相融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这是一种人类追求的梦,这个梦绝对不是50年能够走完,可能要上百年、数千年更长的时间。顾建文指出,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为未来保留了一些探索的可能,给未来留下了梦想和希望。

发表回复